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纵横

关于农机推广与购机补贴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8-11-08 编辑:admin 点击: 3915 次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要点安排,近期,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的带领下,开展对农机推广与购机补贴工作情况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赴桐城市荣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桐城市天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全面了解了我市农机化发展水平,对市农机局的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调研组给予充分肯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概况
       1、农机推广情况:近年来,我市农机工作以“新技术、新机具”为突破口,服务“三农需求”,使我市农业机械化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截止2017年12月底,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08台,小型拖拉机9225台,水稻插秧机413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110台套,小麦播种机235台,联合收割机718台,粮食烘干机134台套,茶叶加工机械2748台套,植保无人机60余台。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56.97万千瓦,机耕面积73.8千公顷,耕作机械化水平88.05%;机播作业面积55.48千公顷,机械种植机械化水平63.32%;机收作业面积63.69千公顷,机收机械化水平72.69%。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76.03%。全市新型农机装备水平和作业,达到年度增长目标要求。
       2、农机补贴情况:自2005年我市启动农机购置补贴以来,全市共7156户农户落实了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441.74万元,补贴农机具10004台套。其中2015-2017年,我市共落实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92.325万元,补贴各类机具共2453台(套),受益农户1386户,拉动农民投入资金10870万元,其中补贴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各类机具222台,补贴资金476.173万元。2017年我市申请了安徽省首批植保无人机试点县(市),并在2017年的购机补贴资金中安排45万元用于植保无人机试点补贴,截止试点时限结束共补贴植保无人飞机18架,补贴资金28.8万元。目前全市植保无人机61架,据2017年统计,飞防作业面积近30万亩。
       二、取得的成绩
       1、落实农机补贴政策,显著提升农机保有量。累计发放各项农机补贴资金7441.74万元,7156户农户享受了补贴资金,大幅提高农户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直接拉动农户对农业机械的投入达2.98亿元。其中加大对秸秆还田和离田机械的倾斜力度,不仅实行敞开补贴,还利用政府秸秆禁烧资金进行叠加补贴,共叠加补贴秸秆还田(离田)和综合利用机械318台,补贴资金284.2246万元,全市农作物还田面积累计达150万亩。截止目前,全市农机总动力56.97万千瓦,农业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03%,稳居安庆市前列,去年更是在全省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延伸绩效考核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全省购机补贴优秀单位称号。
       2、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一方面着力改变过去传统小型农机耕种局面,有效推动农业生产先进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引导购买高端大型农机、大马力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粮食烘干机,积极推广农用植保无人飞机作业,目前我市值保无人机达61架,获补贴植保飞机18架,享受补贴资金28.8万元,飞防作业面积近30万亩。另一方面随着现代化农机产品的应用,农民既享受到了政策补贴带来的实惠,又享受到现代科技为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兴旺,农民呈职业化发展趋势,同时涌现了一批农机大户和承包大户,产业带动效应也十分明显,切实做到农村富裕、农民安居乐业。
       3、催生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强化农机行业示范效应。为了发挥农业经营组织在享受政策补贴的优势,我市积极催生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截止目前我市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46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6家,年作业面积9.5万多亩,创经济效应2000万元。
       三、特色做法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一是充分利用媒体技术,多载体、多形式的宣传。不仅在桐城市政府网开设农机局购机补贴专栏,还利用桐城广播电视台、桐城报道及微信平台宣传购机补贴政策;二是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将宣传深入各镇、街道,近三年共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000余份。
       2、坚持信息公开制度,确保程序阳光运行。按要求及时公开实施方案、操作程序、投诉咨询方式、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并以公告的形式公布所有享受补贴的购机者信息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情况。严格做到登记、受理、核实、确认、公示、结算、兑付各个程序公开透明,经得起各级各项审计和检查工作。
       3、加强补贴机具监管,保障政策高效落实。制定《桐城市农机购置补贴产品产销企业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试行)》,构筑高效、精准的查处机制,加大违规行为打击力度,严惩失信违规农机产销企业。同时为做好“一站式”服务,对无法移动的补贴机具或特殊情况不便带机申请的,根据申请者事先预约实行上门核实。上门核实后,对不符合条件的立即取消补贴资格,符合补贴条件的当场喷字并进行人机合影。
       4、提高新技术推广水平,开创农机科技化新局面。市农机局着力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依托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指导、推广新技术,目前钵苗机械化种植技术推广应用面积0.45万亩;无人机植保技术应用面积7.5万亩,飞防作业面积30万亩;油菜机械化播种7.92万亩,联合收获8.3万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面积达60万亩。大大推动了我市农机化事业发展,切实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我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存在问题
       1、农机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市农机局现有职工50人,年工作经费除购机补贴专项经费外,只安排了20万元工作经费。由于工作经费短缺无法保证日常农机科技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无法保证下乡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和检查指导农机作业。加之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工作条件简陋,大多数基层农机站没有站房,没有办公电脑,阻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2、农机推广机构不稳定,专业人才紧缺。近二十多年来没有大中专毕业生进入基层农机推广站,年龄结构出现断层,新生力量薄弱,专业技术骨干缺乏,现有的推广人员大多知识陈旧,缺乏系统地理论进修和实际操作应用能力提升实训,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要求。而且基层农机推广队伍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特别是镇街一级农机推广人员长期处于被抽调状态,影响了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3、售后指导服务工作跟不上。购机补贴涉及到千家万户农民,把好补贴机具选型关、质量调查监督补贴资金发放关,工作量较大,没有加强农机机具的后续管理,有些产品售后培训没有跟上,购机农户缺乏对所购机型的维护保养知识,增加了群众使用农机的经济负担。
       4、安全监管亟待加强。农民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很多农业机械在购买后没有经过相关的手续办理、技能培训就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同时还有很多老旧农机不参加年检也继续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为农业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我市农业机械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各地,参与生产的农业机械数量大、种类多、机动性较强,这对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制造了更大的难题。同时由于现阶段监管部门的体制和结构还不够健全,参与监管的一线人员严重不足,使安全生产的监管工作难以及时有效地展开。
       五、意见和建议
       1、拓宽宣传渠道。形式多样地加大对农机具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户、合作社等对政策的知晓率,要动员和组织农机经销商,将比较适合的机型集中到乡镇、到村社进行集中宣传展示,现场演练,培训到农户。增强农户对所购农机具的直观感,真正使农民享有购机的自主选择权,调动其积极性。
       2、强化售后监管。要求销售商在乡镇或部分销售量大的村建立售后服务网点,为购机农户提供“操作、维修、保养、培训”等系列服务。以镇、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集中对农机具操作使用、安全维护等知识进行培训,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力度,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增加资金投入。建议市政府在解决配套资金的基础上,通过预算列支专项经费,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基层推广体系建设、农机化信息建设、改善农机推广条件、完善农机推广手段、增强农机推广服务功能。
       4、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根据各镇街可机耕面积和现有农机量来安排购机任务,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严格奖惩,以加强农机专职人员管理,为农机推广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5、充分发挥专业性农机合作社作用。全面加强农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推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合作社在开展农技推广的典型做法和积极成效,大力营造鼓励和支持合作社参与农技推广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肯定合作社在农技推广中的重要作用,扶持帮助合作社建立农业技术信息交流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合作社的发展实力和服务成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