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监督纵横

关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7-22 编辑:admin 点击: 23633 次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
 
        一、工作现状
        历经沧桑的古树名木不仅是人文景观中极为珍贵的特种资源,更在森林生态、环境保护、天文地理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我市对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进一步落实定期巡查、病虫害防治、复壮管护,持续做好167株古树名木的保护工作。在市林业部门的指导下,目前全市珍贵树种总面积已达1.7万亩,其中薄壳山核桃林培育面积达0.445万亩,南方红豆杉800余亩,银杏500余亩。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对标学习和调研情况来看,尽管我市对古树名木的保护采取了一些措施,保护工作有序推进,有所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一是思想认识不高。由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宣传滞后,社会公众对古树名木的概念、作用等了解相对缺乏,对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高,全社会还未养成爱惜古树名木的风气。部分古树被当地群众奉为神树,破坏树体树干和恶化古树名木生长环境等活动频繁。在修路、建民宅等施工过程中,还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古树名木的关系,不能自觉地采取积极的避让和保护措施。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多是依靠向上级申请项目资金投入,保护资金尚未纳入我市年度财政预算。除由省及安庆市政府挂牌的一级古树资金相对有保障之外,其他均无正常资金渠道和来源。要想进行古树名木的复壮及日常养护管理工作,可谓困难重重。
       三是管理责任尚有缺位。由于没有出台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办法,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职责仍没有落实到真正的责任单位和个人,有的养护责任人员虽有落实,但养护责任不明确,管理也不固定,导致许多古树因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管理,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线长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难度较大。要保护好现有古树名木,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调研组建议市政府及林业部门要切实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采取出版古树名木科普宣传书籍画册、举办知识讲座竞赛、播出公益广告、演绎故事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不断增强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保护古树名木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全社会形成热爱、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大普查力度,摸清底数。政府要及时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古树名木开展一次资源普查和鉴定工作,全面系统地查清辖区内古树名木资源分布、生长状况和保护情况。对新发现的古树名木以及50年以上未满100年的老树及时登记建档予以保护、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还要积极开展古树名木后备资源的培育工作,加大培育的进程进度,精心管护,增加古树名木的后备资源。
      三是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明确职责。当前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相关制度制定工作迫在眉睫,要尽快出台《古树名木实施方案》及《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以政府保护为主、专业保护与社会保护的融合模式,实行重点保护和一般保护相结合的“一树一策”、“一树一册”保护措施,实行属地养护、原地保护、科学管护,具体细化责任。政府要将各地各部门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范畴,不定期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考核、奖优罚劣。
       四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有效保障。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要算好生态帐,长远帐。政府要加大对保护工作的投入力度,将古树名木专项救治、维护和日常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古树名木的数量比核定古树名木每年的管护费,设立濒险古树名木救治专项基金。如城区东关小学内的二级古树圆柏和紫藤,因没有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两颗古树现已奄奄一息。建议政府拨付专项资金,用于两树隔离和支架建设,林业部门要尽快督促指导学校进行树体支撑加固等抢救性保护。
       五是进一步加大队伍建设,夯实基础。要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从业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集中优势培训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培训教育,提升工作和服务水平,增强管护责任意识。
       六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古树名木对弘扬桐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具有的重要意义,从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切实做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部门要牵头抓总,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相结合,与林长制等工作统筹推进,因地制宜、一树一策,使之在市委、市政府有位置,在镇村和相关单位有措施,健全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