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孔城镇人大紧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主线,聚焦民生实事、安全防护、发展难题,通过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深化安全宣传、学习先进经验等举措,以精准履职助力乡镇高质量发展,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使命担当。
一、推动运河防护栏建设:筑牢沿岸“安全屏障”
近日,在孔城段运河两岸防护栏施工现场,工人们正顶着烈日加紧安装波形护栏。作为安徽省重大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项护栏提升工程正在严实作风的推动下高效推进,为沿线群众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
在项目推进中,桐城市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从材质选型到设计标准,从施工进度到质量安全把关,每一个环节都有代表现场查验。据悉,引江济淮河道沿线安装防护栏工程已于2025年5月25日正式开工建设,工程量35000米,预计于7月15日前全面竣工。
在运河防护栏工程即将完工之际,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孔城段运河两岸防护栏工程开展现场视察活动,并召开桐城市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督办会,就项目进展及后续优化进行深入交流。代表们围绕“完善警示标识”“日常管护”“河道周边环境品质”提出新建议:“安装防溺水、禁止垂钓等标识,有效提醒人们注意潜在危险,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防护栏不能装完就不管,得有专人管护”“沿岸垃圾要及时清理,才能既安全又美观”。对此,桐城市相关部门积极响应,推动建立“建管并重”的长效机制,让运河不仅成为“安全河”,更成为“幸福河”。
二、深化反电诈宣传:织密群众“防骗网络”
“隔壁村笪大妈被‘冒充客服退款’骗了”“镇上商户遭遇‘虚假订单’诈骗”……面对辖区电信诈骗案件偶发的情况,孔城镇人大迅速行动,联合政协联络组、派出所、司法所、团委及各村“两委”,组建人大代表、政协联络组成员、民警、司法员、青年志愿者组成的“反诈宣传联盟”,精准开展宣传活动。
在村委会广场、文化活动中心、人口聚集的小区等场所,派出所民警结合近期辖区内发生的“冒充电商客服”“虚假贷款”等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拆解诈骗分子的套路;司法所工作人员同步讲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中关于诈骗犯罪的惩处规定,让群众明白“被骗要维权,参与亦违法”。人大代表和志愿者现场发放宣传手册,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理解内容。截至目前,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覆盖群众720余人,群众防骗意识显著增强。
三、外出调研取经:借鉴经验促发展
为破解辖区“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基层治理精细化不够”等难题,桐城市孔城镇人大第二代表小组组织9名镇人大代表,赴岳西县菖蒲镇菖蒲村开展专题调研,聚焦特色产业培育与基层治理创新,实地学习先进经验与实践做法。
走进菖蒲村农民工返乡创业园,整齐的标准化厂房、忙碌的生产车间让人眼前一亮。据介绍,该创业园占地98亩,由村集体统一流转闲置土地、镇政府统筹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通过“镇村联动、集体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吸引40余家企业入驻,涵盖毛竹加工、茶叶加工、中药材种植等领域,带动周边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202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2.5万元。“我们既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又让返乡创业者‘拎包入驻’,还能带动乡亲们增收,一举多得。”菖蒲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让代表们深受启发。
“民生工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孔城镇人大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跟踪运河防护栏的后续管护,督促相关部门建立巡查机制,及时修复损坏设施;在反电诈宣传方面,将推行“代表包片、定期回访”制度,针对易受骗群体开展“一对一”巩固宣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积极将好经验转化为适合本地的实招,组织代表跟踪督促相关措施落地,让“取经”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助力发展。同时,围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常态化开展调研监督,用扎实履职让群众的幸福更有保障。(梅家书、魏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