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内刊

2021年桐城人大第2期

时间:2022-04-22 编辑:桐城人大 点击: 9186 次

 目  录

 

卷首语

倡议书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公示公告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刘刚、王凯红同志辞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名单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的决议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调整桐城市2021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的决议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专题报告

关于桐城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桐城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报告(摘要)

关于刑事审判工作的调研报告

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摘要)

关于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1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桐城市2020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2021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关于桐城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桐城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关于2020年度桐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要闻专递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学习研讨

市人大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并召开学习交流研讨暨工作推进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6次主任会议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主任会议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召开

市人大党组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交流研讨会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8次主任会议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召开

市人大机关举办“回望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市人大机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9次主任会议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召开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

市人大机关赴翻身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宣讲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

市人大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图片展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刑事审判工作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督办代表建议案办理情况

征文选登

初心向党  砥砺前行

让疫苗接种跑出“吕亭速度”

大事记

    封面图片: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王晨阳司长来桐调研

  

卷首语

倡议书

——我为群众办实事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

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进一步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感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强大动力,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特别是党员代表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现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党史、悟思想,坚守初心使命。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各级人大代表要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围绕党的光辉历程、伟大贡献、理论成果、初心宗旨、革命精神和宝贵经验,因地制宜的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守初心使命。

二、走基层、入一线,厚植为民情怀。各级人大代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优势,深入选民群众、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深入工作服务对象,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广泛听取民情民意、了解民生需求,在密切联系群众中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党的宗旨。

三、勤履职、重实践,彰显责任担当。群众利益无小事,求真实干赢民心。各级人大代表始终要以奋斗者的姿态、只争朝夕的干劲、不畏艰难的韧劲,协助党委政府把人民关心的事办好、牵挂的事办实、希望的事办成,更好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当好人民信赖的知心人和代言人。特别是要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立足人大代表职责义务,勤履职、重实践,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勤勉尽责,在实干中释放潜能、奉献智慧、施展才干,彰显责任担当。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各位代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彰显先进性和代表性,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纵深,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公示公告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15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通过)

 

(一)决定任命:

林同志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挂职二年);

(二)任命:

梅同志为龙眠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姚立功同志为文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吴先明同志为龙腾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袁良栋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王骏松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桂祖武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

姚庆同志为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

(三)免去:

杨莱琥同志的龙眠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职务;

高志杰同志的文昌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职务;

黄存应同志的龙腾街道人大工委主任职务;

王骏松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吴曙红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朱翠英同志的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审判员职务;

胡翠萍同志的民事审判一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庆同志的行政审判庭副庭长职务;

坤同志的审判员职务;

程秀莲同志的民事审判二庭副庭长、审判员职务。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刘刚、王凯红同志

辞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6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变动,刘刚、王凯红同志提出辞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决定:接受刘刚、王凯红同志的辞职请求,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名单

20216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通过)

决定任命:

章友厚同志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凯同志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徐良平同志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的决议

20217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通过)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7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陈彧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2021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结合审计工作报告和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初审意见,决定批准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调整桐城市2021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的决议

20217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通过)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7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陈彧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调整桐城市2021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的报告(草案)》,同意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的初审意见,决定批准这个报告。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17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

童红兵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许昌来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主任;

华新松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兼);

胜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

杨泽远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主任;

许秀清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

茜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波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朱五六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

黄婷婷同志为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

(二)免去:

周朝元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职务;

锰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胡根生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汪晓铃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城乡建设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张早林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审查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王长根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委员会主任职务;

茜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三)决定任命:

刘决成同志为市教育局局长;

高光柏同志为市民政局局长;

汪和俊同志为市水利局局长;

陆为兵同志为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青同志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波同志为市统计局局长;

超同志为市林业局局长;

澍同志为市政府信访局局长;

飞同志为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疏旺根同志为市乡村振兴局局长;

(四)决定免去:

张星生同志的市教育局局长职务;

李都旺同志的市民政局局长职务;

俞春正同志的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职务;

王明生同志的市水利局局长职务;

陶善庆同志的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

锋同志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职务;

高志本同志的市统计局局长职务;

孙龙生同志的市林业局局长职务;

查全兵同志的市政府信访局局长职务;

叶文龙同志的市医疗保障局局长职务;

(五)任命:

金小剑同志为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

孙小祥同志为市监察委员会委员;

程昌中同志为市监察委员会委员;

(六)免去:

张文胜同志的市监察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飞同志的市监察委员会委员职务。

 

 

 

 

 

 

 

 

 

 

 

 

 

专题报告

 

关于桐城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摘要)

市卫健委副主任  叶子昂


一、回顾“十三五”,健康桐城建设扎实推进

“十三五”以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健康桐城建设为主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惠民便民服务成效显著,卫生健康事业长足发展。

1.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合理谋划布局医疗资源,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医疗单位313个,其中县级医院2所,镇卫生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村卫生室206个;民营医疗机构60所,其中民营医院10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已初步形成。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940张,拥有各类卫技人员413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1人,注册护士1905人,全科医师134人。?2015年以来,市卫健系统累计招聘270余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引进“三支一扶”支医项目30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43人,较好地缓解了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缺困难。

2.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基本形成,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覆盖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

3.卫生健康信息化创新发展。全市医疗机构的应用系统、网络布局得到全面升级和整合,共部署10台弹性云主机,基层医疗信息数据迁移至大容量电信“云服务器”。探索创新“互联网+智慧医疗”服务工作新模式,大力推进公共卫生、家庭医生签约“云部署”进程,远程会议、远程会诊、远程办公、在线问诊、线上服务等云技术,在疫情监测、疾病诊断、远程影像、社区随访检测、医疗物资调配、诊疗决策辅助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4.医疗改革工作持续深化。20154月,我市组建以市医院和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两个医共体,指导基层16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室共建、等级创建、特色专科建设,开展培训讲座、带教手术、上门坐诊和诊疗指导,“一体化”协作水平大幅提高。同时,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131个,促进资源下沉,分级诊疗制度已初步建立。市医院、中医院与安医、省立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附院、上海同济医院等单位建立专科联盟,开通“互联网+医疗健康”远程系统。全面启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路径,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得到不断完善。

二、聚焦重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覆盖至市、镇(街道)、村(居)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网初步建立,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成效如下:

成效之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公共卫生机构网络不断健全。市疾控中心负责全市疾病预防指导、预防接种技术指导、慢性病健康管理、传染病等疫情监测与分析研判、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应急处置。市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中心负责全市孕产妇及儿童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与技术指导。市综合监督所依法对全市医疗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卫生、学校卫生、饮用水卫生、妇幼保健、放射卫生等领域开展综合性卫生监督执法和卫生监督协管。市血防站负责全市血吸虫病、碘缺乏病等地方病的防控工作实施和技术指导。二是相关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应急组织体系、预案体系、队伍体系、保障体系、信息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应急处置“六大体系”进一步完善,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报告制度、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学校疫情防控、艾滋病、结核病、血防和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母婴传播阻断方案不断健全。重大疫情流调、环境消杀、疫情分析研判与风险评估机制、人员、网络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传染病防控日常监管等工作有人做、有人报、有人管。

成效之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积极推进。一是传染病防控成效明显。积极推进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有效控制甲型流感、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突发疫情;积极防控人感染者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登革热等传染病;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二是妇幼保健扎实开展。早孕建册率、妇儿系统管理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检率、优生风险检出率、婚前健康检查参检率和疾病检出率不断提高,对贫困人口家庭妇女和儿童开展“两癌”筛查和儿童营养包发放,切实保障了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市妇计中心自筹资金自主建成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妇女健康管理中心、月子中心、养胎中心、敷贴中心、小儿推拿中心、药浴中心等特色科室,效果良好!三是综合监督监管并重 。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依法执业、放射卫生、传染病的监管,医学美容、集中供水、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中医医疗机构、尘肺病攻坚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四是地方病全面控制。全面推进血吸虫病的传播阻断和传播消除,落实晚血病人救治,在8个镇34个流行村及非疫区,组织开展血吸虫病防治的查灭螺、查治病、急感防控、传染源控制、疫情监测和血吸虫病全面实现传播阻断的血防达标工作,通过安庆市政府血防传播阻断评估验收并迎接和预期通过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的达标验收。五是家庭医生签约惠及村居民。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31个,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2020年底家庭医生签约149567人,签约率82.14%。健康档案建档近7069.9776万人,建档率100%,动态使用率达5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72.01%;高血压规范管理率72.77%;Ⅱ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73.76%

成效之三: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创新呈现。一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建立以市医院和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成立“一房两办十二中心”,16个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06个村卫生室纳入管理。实施“千医下乡”和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百千万”工程,2020年,在安庆市率先试点,从市医院、市中医院选派4名高年资护士到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任副主任。2021年,又选派11名一线临床医护人员下派至各镇卫生院,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二是医联体建设提高卫生院诊疗水平。20196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桐城分院正式挂牌,合作共建双向互动,在人才队伍建设、技术、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实现提档升级。市医院、市中医院开通心电、影像诊断中心和视频会诊中心,与北京协和、北医大等知名大医院开通远程会诊,开展交流培训和诊疗会诊,实现远程心电全覆盖和专家在线指导,医技水平明显提升。三是信息支撑医疗网络建设。“互联网+智慧医疗”项目规划有序推进,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平台层次性搭建,在安庆市第一个实现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中心“云部署”;完成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建设,所有村卫生室配备健康“一体机”和移动终端,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目标;启动“智医助理”项目,实现了身份认证、信息查询、费用支付“一卡通”式服务;截至20212月,全市云储存智医助理电子病历21.33万份,使用云AI智能辅助诊疗53.12万次,使用电信云电话外呼24.07万人次,短信外呼22.88万人次。

成效之四:重大疫情防控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完善应急处置、医疗救治、核酸检测、物资保障等方案和预案,开展疫情防控桌面演练。提高应急救治能力,推进市医院迁建和隔离病房、ICU和感染楼建设。市中医院、市妇计中心、市三院建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应急帐篷、车辆、口罩和消毒等防疫物资准备充分,储备1000万元应急设备和物资,其中医用防护服4000件、医用隔离衣1500件、医用口罩20万只(其中N95口罩2万只)、救治药品100万元,同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加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与调度。二是强化核酸监测设施建设。市医院、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市医院新区感染楼于2020年底建成,完成市中医院规范化发热门诊和核酸实验室建设,信灵科技信科PCR负压实验室正式运行。与合肥艾迪康等3家第三方公司签订检测协议做好全员核酸检测准备,全市设核酸采集点106处,培训核酸采集人员471人,检测人员15人。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完成来(回)桐、八类重点人员、冷链食品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352400人次。三是疫苗接种构筑群体免疫屏障。按照分梯次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培训发证接种人员239人,在原有的免疫规划门诊基础上,在各镇、街道规范设置新增接种点,配备接种台90个,保证我市在5-6月顺利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截至519日,我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11346人次。四是集中隔离场所常态化准备。设置疫情防控定点场所蔡店、六尺缘、锦江之星和城市之家共4处,房间200余间,协议场所14处,房间1358余间,最大可容纳1700余隔离人员。各镇、街在基础上按照户籍人口2‰的比例储备隔离点并签订疫情防控紧急用房协议。

三、正视不足,厘清公共卫生服务短板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苦干实干,仅用17天时间就遏制了新冠疫情的蔓延,用34天时间实现了住院患者“清零”,在全省及安庆市处于较早的进入低风险地区,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成果。但通过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们在重大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与短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人才队伍严重缺乏。目前,全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编制数基本停留在80年代人员机构编制水平,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和具有医学、公共卫生和信息学等多重背景的复合型卫生信息化人才明显缺乏。突出表现为人员结构不合理和基层人才网底薄弱。如我市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疾控中心、综合监督所、血防站、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在职人员仅有159人,持有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132人,50岁以上57人,35岁以下28人,公卫医师56人,占专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9%。近几年,农村专业技术人员流失较为严重,基层医疗岗位缺乏吸引力,特别是一些边远和山区乡镇条件艰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招聘报名人数少之又少。二是财政补偿和投入不足。近几年,财政对卫生健康行业投入不断增加,但与高质量发展目标差距还很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人才培养、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等均投入不足,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老化,制约了医疗条件改善和技术提升。特别是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龙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吕亭中心卫生院建设需要加大推进力度。三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公共卫生管理应急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疫情背景下调动社会资源,集中社会财智,构建完善的医疗救助网络和应急体系,是当前加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四是公共卫生社会共识不够。公众对公共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晓度不高,全社会和各部门积极参与、共同管理的意识还不强。五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首先,硬件基础薄弱。市疾控中心和血防站基础设施建设早已不符合规范要求,仪器设备严重老化。市医院老区感染科床位明显不足,隔离病房、观察中心设施老旧,市医院新区建设需要相关部门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市中医院无感染综合楼和感染科。各镇、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均未设置发热门诊。其次,信息基础薄弱。现有医疗健康和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满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需求,更不能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调度。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限制了卫生健康系统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有序转诊、疾病防控、卫生监督等健康数据的共享和联动,给群众健康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

四、下一步努力方向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要以人民健康需求为着力点,秉持为民服务的初心,围绕“健康桐城”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拓展“大卫生、大健康”服务内涵,促进桐城市卫生健康事业呈现结构更优、效益更好、更趋协调的发展态势。在公共卫生体系和能力建设上将做好以下几点:

(一)坚持慎终如始,常态化疫情防控再加力度。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一是坚持人物同防。从严落实入境人员核酸检测、受控转运、隔离管控、健康监测等措施,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和非冷链物品风险管控,强化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监测。坚持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筑牢社区和农村疫情防控阵地。二是强化能力建设。落实“四早”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防控,持续提升监测预警、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医疗救治等能力,强化应急物资保障。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体系,提升检测能力,加强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三是做好疫苗接种。认真做好下一阶段疫苗接种工作,在完成重点人群两针接种任务的基础上,抓紧启动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等疾病传播风险较高目标人群接种,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全民免费接种。

(二)坚持补弱补短,公共卫生建设再添强度。一是提高公共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运用“互联网+智慧医疗”,全面拓展和提升桐城市基本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信息平台和“智医助理”辅助诊疗系统功能和服务范围。二是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利用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重大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响应信息平台,完善监测预警哨点布局,增加医务人员直接报告渠道,拓展专业、部门、社会信息报告渠道,推动建立智慧化多点触发、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落实综合防治措施,巩固血防成果,开展血防、寄防、碘缺乏病监测,做好风险评估,加强血防等地方病信息化和能力建设。三是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保障机制。重点是探索实施疾控机构“公益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加强与财政、人社等部门配合,加快构建与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相适应的薪酬制度。

(三)坚持纵深改革,深化推进医改再拓广度。一是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区域内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步伐,强化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县域就诊率、医保基金县域内就诊率、群众满意率”。二是深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提升公立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三是谋划落实重点项目建设。科学设定主要发展指标,统筹谋划一批重点发展任务、重要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积极争取各项政策资金支持,加大桐城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工作覆盖面,加快推进桐城市人民医院新院区整体搬迁,提高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治理能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四)坚持固本强基,医疗服务能力再升温度。一是进一步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以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精细化管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能力水平。二是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标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民生工程。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提升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推深做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和公费定向培养三年制专科医学生等工作。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配齐配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三是做好健康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持续落实现有健康脱贫政策,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深入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五)坚持提质增能,妇幼健康育服务再求深度。一是促进计生工作转型。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实施好“一次登记、全程服务”工作;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协会改革,扎实开展“暖心行动”、优生优育指导、生殖健康服务、流动人口服务以及人口健康基金等工作。二是完善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所有医疗机构均应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积极开展适老化改造,解决老年人就医“数字鸿沟”问题;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必须设置老年科。积极创建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示范项目、示范中心。积极开展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全市至少完成1个城镇社区、1个农村社区的省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目标。三是提升妇幼健康保障能力。大力发展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关怀制度、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六)坚持创卫结合,健康桐城建设再上高度。一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以创建卫生城市为重点,统筹推进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重点场所卫生、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8项任务,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等方面攻坚克难。二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鼓励市中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创新开展“市级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创建工作,让中医药融入百姓生活;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推进中医药与养老、旅游、文化、扶贫深度融合发展;启动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活动。三是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等传统方式和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等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结合“世界无烟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各种主题宣传日,多手段全方位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针对妇幼、老弱病残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的健康中国行活动。 

 

 

 

 

 

 

关于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一、基本情况

(一)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单位313个,其中县级医院2所,镇卫生院1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村卫生室206个;民营医疗机构60所,其中民营医院10所。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床位数3940张,拥有各类卫技人员4138人。初步建立市、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公共服务体系,14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实施。

(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了以市医院和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的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基层卫生院、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智慧医疗快速发展。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平台层次性搭建,实现安庆市首个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信息中心云部署。

(三)重大疫情防控机制逐步健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物资储备日趋完善。疫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市医院、市疾控中心核酸检测(PCR)实验室建成投入使用。市医院新区感染楼于2020年底建成,市中医院完成了规范化发热门诊和核酸实验室建设。疫苗接种分梯次有序推进。在原有的免疫规划门诊基础上,各镇、街道规范设置新增接种点,配备接种台90个。

(四)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传染病、重大疾病防控、慢性病等得到有效控制,免疫规划成果得到巩固。部分服务项目有特色。如市妇计中心工作扎实推进时,还立足自身谋发展,及时引进适宜技术,开设新的科室,增加了多种服务项目。卫生综合监督力度不断加大。注重对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依法执业、医学美容、集中供水、尘肺病攻坚行动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全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全市医疗卫生战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照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仍存在不少差距,工作推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医疗用房不足。中医院目前两址占地面积仅33亩,在安庆市甚至安徽省都位居倒数,医疗用房设施陈旧且严重不足;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老化不能满足业务需要;市妇计中心待建8亩的新业务综合大楼于2020年纳入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因土地被合肥中院查封,项目工程在规划设计招标完成后遇停;龙腾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迟迟没有开工建设。二是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不规范。市医院新区建设还未投入使用,老区感染科床位明显不足,隔离病房、观察中心设施老旧;市中医院无感染综合楼和感染科;各镇、村(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均未设置发热门诊。

(二)公共卫生服务不够到位。一是应急机制不健全。信息报告系统、指挥体系、预警和检测机制匮乏,没有形成完整的制度规范。二是部门联动配合不够。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不多、信息不够共享、联动不够紧密。如涉及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管理平台有9个以上,然而平台系统之间无法无缝衔接,管理项目重复录入,导致信息不对称。居民的健康电子档案尚未与医疗机构、医保机构和居民个人等联网使用,信息共建共享薄弱。

(三)公共卫生人才队伍缺乏。一是招聘或引进专业人才难,空编率高。目前,全市公共卫生专业人才设有岗位编制2148人,实有在编人员1656人,空编492人,编制数基本停留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人员机构编制水平。同时随着城市医院的改扩建虹吸效应和其高平台、高收入等优越的条件,医学毕业生大都向往到大城市医院;同时民营医疗机构增多,再加上基层医院收入待遇偏低、专业成长空间受限等因素制约,导致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招聘难等现象。近5年来我市卫健系统共计申请了近800余名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计划,但实际只招聘到岗人员270余人,只用了招聘计划名额的34%。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出现人才断层现象。目前全市1642在编卫生系统人员中大专567人,本科637人,本科以上23人。35岁以下464人,35-45岁之间584人,45岁以上594人。全市卫健系统人才队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断档情况,医疗技术人员年龄老化,特别是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更是出多进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梯度建设严重断档,难以满足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

(四)公共卫生财政补偿投入不足。医改以来,尽管国家对卫生事业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投入总量不够,且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彻底切断公立医院以药养医的渠道,医院收入大幅下降;另有部分基础医疗机构业务用房为租赁用房,且社会招聘医务人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行成本,导致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均投入不足,制约了医疗条件改善和技术提升。

(五)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缺乏主动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加上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缓慢,对群众就医也缺乏“吸引力”。

三、工作建议

(一)科学规划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公共卫生不仅关乎群众身体健康,也是影响公共安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要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业认识,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指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借助“十四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加强空间布局规划。对市医院搬迁后的老院区安排、中医院、妇计中心医疗用房不足等问题要尽快拿出具体意见。

(二)加大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政府及主管部门要结合因疫情暴露出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方面的短板,开展深度调研,摸清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底数,结合周边县市区先进经验,立足长远眼光,抢抓国家支持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同时积极加大财政投入和民间资本的引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业务用房、公共卫生经费等工作的投入和管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医疗服务功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三)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立足自身,用足用活现有医疗卫生专业人才。根据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现有的优质卫生医疗向基层下沉,以卫生人才技术帮扶为手段,推动人力和技术资源向基层流动,不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医联体和医共体平台,发挥专家、骨干医生“传帮带”作用,加快培养技术骨干;二是加大社会招聘力度,完善人才引进机制。重新核定各类卫生事业单位的编制数,落实用人自主权或简化招聘流程。探索制定向基层卫生人员倾斜的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优惠政策,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三是加强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充实医疗队伍。通过在职人员回炉充电、村医定向委培等形式,努力培养年轻潜力医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

(四)发挥公共卫生自身潜力和能动性。聚焦关键短板,鼓励各医疗机构不断丰富服务项目,拓展延伸服务内涵,摈弃“等、靠、要”消极思想,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造血能力。有关部门要深入了解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实施情况,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以此为抓手,规范基层卫生部门管理,持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打通群众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加快互联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同城互认的检查检验系统。依托新建市人民医院和智慧健康信息平台,统筹建设区域临床检验、影像、病理、心电等检查检验中心,联通基层医院特别是基层区域医疗中心,统一出具检查检验报告,实现检查检验结果同城互认。同时,依托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医疗、疾病防控、慢病管理、家庭医生签约医防高度融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摘要)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俞春正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十二五”以来,我市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科技服务和建后管护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截止2019年底,我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4.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5.5%。先后获“2018年度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县”“2019年度安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先进县(市、区)”等荣誉。

2020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万亩,项目投资总额1.050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9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400万元,安庆市级财政资金415.8万元,桐城市级配套资金1774.2万元,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配套投资6万元。经市政府批准,项目安排在新渡、青草、金神、吕亭、孔城、龙腾、双港、嬉子湖8个镇(街道)15个行政村实施。在充分征求群众和种粮大户意见基础上,经镇、街和村委会最终确定,具体建设内容为:清淤蓄水塘55口;修建拦水堰15座;修建、重建泵站81座;购买移动泵51台;排涝泵站2座;开挖、清淤、衬砌排水沟31条计9.635公里;清淤、衬砌渠道115条计51.015公里;衬砌护岸5处计0.856公里;配套建筑物458座,其中:机耕桥173座、节制闸143座、渡槽1座、过路涵140座;倒虹吸1座。截止目前,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大部分标段已完工并申请单项工程验收。

(一)坚持规划引领促建设

规划布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提。我市牢牢把握规划布局这个“牛鼻子”,以规划为统领,全面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是突出高目标定位。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紧紧围绕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是突出高起点规划。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按照加快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要求,结合编制“十四五”规划,本着“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坚持科学、合理、环保等理念,力争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两区”划定与全市城乡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补短板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发展。

三是突出高标准设计。通过公开招标,坚持选择有资质、有能力、有经验、有责任心的单位编制项目规划设计。在具体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既讲究科学合理管长远,更强调贴近实际接地气,认真走访项目区,坚持因地制宜,整体衔接、协调配套。同时,突出建设重点,科学合理确定投资方向,优先安排水源工程建设,提高项目区农田灌排效率。强化功能与美观的统一,按建设规范科学设计,既保证功能发挥,也注重美观大气。对照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和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确定农田建设内容,以更好适应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坚持融合推进促发展

我市始终坚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密结合,不断提升项目层次。

一是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相融合。项目安排优先保障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确保这些村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改善。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市在嬉子湖镇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安排了建设任务,涉及受益贫困户438户,贫困人口1463人,治理面积达1.9万亩,为加快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注入了新动能。2020年继续在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安排了建设任务1.8万亩。

二是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支持富锌粮油、优质瓜果、特色蔬菜等农业产业发展,将建生产基地、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一起来。2020年在我市四大河流区域2.5公里内进行富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镇域特色富锌农产品健康发展。在青草、新渡、双港3个镇选择5个村,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富锌土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基地综合功能,充分发挥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

三是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融合。以提高农田建设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为重点,积极配合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开展生态型农田水利建设,使农民群众生产水平、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7个村开展建设。

(三)坚持规范实施促提升

我市严格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统一规划布局、统筹建设资金、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五统一”要求,切实做好规范管理这篇大文章。

一是提高镇村参与度。2020年,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下发《桐城市高标准农田及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实施方案》,就如何实施好2020年度的高标准农田及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作了具体安排。实施方案明确提出,项目主管单位是市农业农村局,项目建设过程由项目所在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这也是我市2020年高标准农田及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建设与以往年份施工管理最大的区别。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强化镇、街及实施村责任,提高镇村干部的参与度,有利于工程进度、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处理,有利于促使项目建设更符合农田建设实际需要。

二是严把工程质量。我市始终贯彻质量第一理念,按照工程监管要求,配足现场监理,15个标段分成四个工程片区,除工程建设办公室派有专人分工负责外,各镇、街道明确一把手过问,分管领导亲自抓,项目村主要领导直接抓,项目点安排由当地老党员或村民组长旁站监督工程质量。领导小组文件还专门明确要求村委会全程监管,并把工程材料,材料配比,工序要求等纳入监管范围。牢固树立质量是百年大计理念,在保证质量前提下抢抓进度。在建设过程中,已向监理单位发出专题质量问题整改通知6份,提出整改问题10个,发出1个施工标段责令撤除不合格工程整改通知书,约谈总监2次。为确保工程质量整改到位,还及时向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通报相关整改信息,发挥纪检监察追责问责职能。

三是提升耕地质量。根据我市耕地地力状况实际,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统筹实施秸秆还田、有机肥绿肥替代、表土剥离等专项措施,确保项目建成后耕地质量等级有所提升。2019年项目区实施7.3万亩秸秆还田,每亩按200公斤购置有机肥发放给种粮大户。2020年项目继续实行实施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耕地提升覆盖率均达90%以上。

四是加强建后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和管护措施,积极探索社会化、专业化等多种管理模式,确保农田设施长效良性运行。

五是提增建后效益。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比例大幅增加。极大改善了我市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肥、水资源利用率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都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程建设进度不均衡。2020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将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责任移交给项目所在镇、街。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各镇、街监管力度不一,少数镇、街存在矛盾协调不及时,造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不均衡。

二是碎片化现象难以治理。受以前年度其他项目建设未整村推进影响,许多村都不同程度存在未建田块,出现碎片化现象而无法在“十四五”期间进行治理。

三是部分工程质量难以保证。部分中标施工单位非本地企业,转分包现象一定程度存在;人工、材料价格逐年上涨,而水利水电概算定额没有进行动态调整;投标主体中标预算价下浮较大,现有招投标方法使中标价格过低,工程建设质量难以保证。

四是农田建设管理机制有待加强。基层项目建设管理人员匮乏,各镇街均由农业站非农田水利专业人员进行工程管理,人员精力及专业水平均有限,往往成为应付式工作状态,不利于项目建设,农田建设管理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超前谋划抓落实。2021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我局对照建设要求,进行了详细摸排,将任务落实在5个镇、街8个行政村。各项目村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充分征询群众意见,充分做好政策宣传工作,让项目区群众掌握和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和要求,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确定具体项目工程建设计划。利用今年亩均投入较大,努力打造并建成一批高标准农田精品区域,亮点工程。

二是千方百计抓进度。组织各项目实施村、施工方、监理方共同分析查找影响工程进度的原因,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增加施工班组,抓住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的黄金季节,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结合各村项目建设实际情况,组织沟渠及水工建筑物施工。利用晴好天气,优先完成单项涉水工程。同时,明确镇、街道牵头,组织好已完工程单项工程验收。

三是旗帜鲜明抓质量。进一步完善专业监理与群众监督双层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工程质量。切实履行镇(街道)、村、监理、施工单位四方验收制度,对不合格工程及时整改,既抓工程内在质量,也要注意工程外观形象,并做好工程验收记录,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严格执行按图施工原则,杜绝随意变更,任意取消或增加单项工程,确保工程设计方案得到完整实施. 

 

关于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委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2021年工作要点安排,413日—1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带领农业农村工委及专职委员,就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孔城、文昌、金神、吕亭镇,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标准、资金管理、工程养护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相关部门和项目区镇、村负责人及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安庆市关于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部署,努力克服疫情、汛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围绕建设任务,狠抓工作落实,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顺利推进。2019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3万亩,截至该年底,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4.8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5.5%,在安庆市高标准农田中规模位列第一,目前工程已经结束且已通过省市验收。2020年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7万亩,项目投资总额1.0506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已进入工程扫尾阶段,绝大多数标段已完工并申请单项工程验收。2021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万亩,分布在文昌、孔城、龙腾、金神4个镇街8个行政村。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自“十二五”启动以来,建设规模和资金投入都有了明显提升,项目的顺利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田抗灾减灾能力,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但在项目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项目资金投入不足,综合效益难以发挥。投标主体中标预算价下浮(20多个点)较大,农田亩均财政投入补助标准与实际拨付额相差大,且工程物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致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缺口,财政专项资金结余,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如吕亭镇平坦村王庄受资金不足影响,部分工程无法收尾,出现一条断头路、断头渠,极大地挫伤了老百姓的生产信心。

(二)项目工程监管不力,建设质量难以保障。在项目质量监管上,镇、村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多为村里老党员、志愿者,专业力量相对薄弱,而部分监理单位没有很好地履行自身职责,监而不理现象时有发生,单一监管流程无法全面保障工程质量。此外,工程建设还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对建后设施如何管护没有具体落实,也缺乏相应的管护经费,出现了部分设施一年新、二年旧、三年荒废的迹象。

(三)设计缺乏统筹,效果大打折扣。部分项目设计人员未深入农田进行仔细的现场踏勘,缺乏细致周密的考虑,没有充分尊重项目地干部群众的意愿,设计方案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现象,效果大打折扣,如圩区、畈区、山区项目设计侧重点应有不同,金神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注重建设排涝站,对于设立涵闸,有关部门相互推诿,过分规避自身风险影响了项目综合效益;也有部分村干部反映,山区村修建的3.5米宽水泥路已延伸至茶园内,影响山区茶叶种植;另有部分项目区一味追求水泥路数量,忽视了设计方案的实用性;还有的在设计上只注重有形实体工程建设,而忽视了综合配置的要求。走访调研中,有部分村干部反映项目建设中空有排灌站,而站内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

(四)田块碎片程度大,难以治理。受以前年度其他项目建设未整村推进影响,目前我市许多村都不同程度存在未建田块,出现碎片化零散耕地。

三、意见和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整村推进。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市政府要根据财力适度加大涉农项目投入,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整村连片推进项目力度,增强老百姓生产信心,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二)镇村提前谋划,在“面”上求突破。镇村应提前主动作为、未雨绸缪,充分征求国土部门和村民的意见,在明晰土地产权,确保百姓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动员引导村民整合土地,将土地丈量确认在图纸上,尽量做到农村土地确权不确界,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减少项目费用开支,发挥资金效益最大化。如文昌街道交通村在项目实施中与当地农户主动对接、提早谋划,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村庄整治、大户经营结合起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三)项目设计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既要把耕地、道路、排灌沟渠等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改进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又要考虑山区、圩区、畈区等地形差异科学设计项目方案,真正建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农田。同时要把当前较为分散的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关的现代农业、小农水等建设项目整合起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和有效率。

(四)严格监管工程质量,提质增效。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优化技术指导服务,配备配强专业技术人员,设立镇村级质量管理员,实行专人专项负责制,加强现场督查管理,“零距离”把控工程质量,及时跟进督办项目施工。调研中,孔城镇铁山村通过开凿足够宽的沟渠,在沟渠糟质量上进行了深加工,既节约了成本又达到了坚固耐用,且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标准。

(五)健全完善长效管护机制,良性运行。三分建七分管,建议遵循“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建立健全后期管护体系,落实工程管护措施,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义务,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村集体等参与高标准农田设施的运行管护,使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我市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

 

 桐城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报告(摘要)

市人民法院院长

 

2019年至20216月,我院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733件,审结704件,结案率96%,判决生效被告人878人,其中判处有期徒刑622人(宣告缓刑272人);判处拘役242人(宣告缓刑187人);判处管制7人;单处罚金3人;免予刑事处罚4人。桐城法院现有刑事法官4人(其中1人为分管副院长),法官助理2人,书记员3人。近年来桐城法院刑庭先后荣获全市卷烟打假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法院“实干快结”行动先进集体、全市法院执法办案突出贡献团队;有三名干警分别荣获全省法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市卷烟打假工作先进个人、全市法院扫黑除恶先进个人;法官赵文生在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被选树为桐城市政法队伍英模。

一、刑事审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严惩各类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犯罪

一是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影响国家安全的新动向、新问题。依法从严惩处马继权组织、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案、章永贵宣扬极端主义案。

二是依法严惩危害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犯罪。审结了陈玲故意杀人(未遂)案、添为文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涉案金额达九百余万元的胡建民等五人婚恋诈骗犯罪集团案。2019年以来,我院共判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过失致人死亡等侵害公民人身权案件6466人,审结抢劫、抢夺、盗窃、诈骗、故意毁坏财产等侵害公民财产权案件125158人,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安全感。

(二)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一是坚持依法办案,高质量办结涉黑恶案件。2018年,党中央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院将此作为刑事审判的重中之重,成立了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制定下发《桐城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方案》,定期召开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会,专项斗争期间共审结涉黑恶案件969人,没有一件检察机关提出抗诉,没有一件因为定性拔高或降格被上级法院改判,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在审理程堂生等八人敲诈勒索案中,我院坚守法治底线,依法裁判案件,既不人为拔高,也不降格处理,对检察机关指控的涉黑罪名不予认定,该案在之后的扫黑除恶案件质量检查中,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一致肯定和表扬,入选全省法院扫黑除恶典型案例,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二等奖。

二是积极延伸职能,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涉黑恶案件的办理中,我院注重加强与公安、检察等机关的协作,积极参加市政法委组织的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强化与纪检监察、组织部门的配合,建立问题线索快速移送反馈和情况通报机制,深挖彻查涉黑恶案件背后的 “保护伞”、“关系网”。2018年以来,我院共参与市政法委组织涉黑恶案件会商20余次,向市扫黑办移送涉黑恶犯罪线索30余条。在案件审理中发现相关职能部门履职不力、基层组织治理涣散等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共12件,涉及校园环境整治、娱乐场所管理、金融借贷、土地管理等各个领域,有效地促进了相关行业乱象的治理。

(三)狠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的审理

2019年以来我院共审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99人,判决生效被告人8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人(安庆仲裁委原副主任王庆峰、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刘道元),乡科级领导干部5人,共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7人,占生效被告人的87.5%,有效地支持了纪检监察机关对于腐败行为的查处,回应了人民群众对于反腐倡廉的殷切希望,对我市建立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依法惩治黄赌毒等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的案件

审结了刘飞等15人组织卖淫犯罪集团案、魏乐等3人贩卖毒品案、吴涛等10人“2.26”网络开设赌场案。今年又受理了“5.21”倪辉等特大网络开设赌场、偷越国境案,该案系国督案件,涉及被告人65人,冻结资金2亿余元,目前正在审理中。2019年以来,我院共判处组织卖淫类案件526人,涉毒品类案件1719人,开设赌场、赌博类案件3672人,铲除了一大批黄赌毒等非法产业,有力地净化了我市的社会环境。

(五)依法严惩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案件

审结了强奸亲生女儿的叶来明强奸案,利用教师身份猥亵女学生的黄从健猥亵儿童案等。2019年以来,我院共判处强奸、强制猥亵、猥亵儿童等性侵害案件2426人,拐卖妇女儿童案11人,在量刑时,坚决贯彻依法从严方针,对1人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12人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不予适用缓刑等非监禁刑,斩断了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黑手。

(六)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

2019年以来,共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910人。如乐健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涉及集资参与人近二千人,涉案金额1.5亿元,在案件处理上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未出现集体上访事件和互联网负面舆情,有效维护了桐城经济社会稳定。

(七)依法惩治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制假贩假等犯罪

此类犯罪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办理时我院坚持严惩方针,审结了琚媚红等3人销售假药案,汪庆中等2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梅军勇等4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等,共审结此类案件513人,除对被告人判处自由刑外,另判处其违法所得2倍以上的罚金,并责令其在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八)依法惩治破坏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犯罪

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观,积极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审结了1421人盗伐、滥伐林木案、67人非法捕捞水产品案、27人非法采矿案,有效地保护了我市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二、桐城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的主要举措

(一)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一是强化证据裁判、疑罪从无、人权保障、程序正义等现代刑事司法理念,做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有机统一。对于公诉机关指控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依法不予认定被告人有罪;对公诉机关适用法律错误或定性不当的案件,依法改变定性。2019年以来,经本院审理,检察机关撤回起诉的案件有2件,对1件刑事自诉案件依法宣告被告人无罪,对5起检察机关指控的定性不当的案件依法改变定性。

二是落实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依法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我院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司法部《关于开展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办法》,三年以来共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430余名被告人指派辩护律师,有效地保障了被告人的辩护权。

(二)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

一是不断完善庭前会议制度,为实现庭审的中心功能做好充分准备。遵照最高法院《庭前会议规程》,在重大刑事案件开庭审理前都召开庭前会议,对案件管辖、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并初步确定案件在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及法律适用等方面的争议焦点,为充分实现庭审中心功能做好准备。2019年以来,共有7件刑事案件召开庭前会议18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强化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全面落实直接言词原则。长期以来,证人、鉴定人出庭率低,一直是困扰刑事审判工作的难题。我院贯彻落实省高院等部门制定的《关于刑事案件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在司法实践中强化了证人、鉴定人的出庭作证义务。2019年以来,刑事案件庭审中共有13位证人出庭作证,落实了直接言词原则,提高了庭审质量。

三是重视保障辩护律师依法行使辩护权。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司法部等部门制定的《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要求法官要认真听取辩护律师发表的辩护意见,不能随意打断、制止辩护律师的发言,对不予采纳的辩护意见要在庭审及裁判文书中充分说明理由,以充分发挥辩护律师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解决争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平等对待控辩双方,不偏不倚、居中裁判。

(三)有序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施工作

深刻认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重大意义,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落实,严格执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等部门制定的《关于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指导意见》,确保该制度的规范适用。注意根据被告人的罪行轻重、认罪态度、悔罪表现、退赃赔偿等情况,区分诉讼阶段和审判程序,确定是否从宽以及从宽的具体幅度。在程序处理上落实繁简分流,准确适用速裁程序、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对于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认真审查,不予采纳的在裁判文书中说明理由和依据,认为量刑建议明显不当的,告知检察机关调整量刑建议。201810月以来,共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审判案件604次,采纳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570次,量刑建议采纳率为94.4%,绝大多数被告人均服判不上诉,有效地节约了司法资源,及时化解了社会矛盾,有效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四)正确处理放权与监管的关系,完善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机制

贯彻落实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对“四类案件”强化院庭长的监督管理。承办法官在案件审理中发现属于“四类案件”的,及时向庭长和分管院长报告。对于“四类案件”,院庭长可以查阅卷宗、旁听庭审,对评议结果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要求合议庭复议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2019年以来共确定刑事“四类案件”25件,对上述案件依法依规强化院庭长的监督管理,有效地保证了案件质量。

(五)积极推进刑事司法公开

一是丰富司法公开形式,构建阳光司法新机制。对于案件审判流程、庭审实况和裁判文书,均通过互联网充分向社会公开。2019年以来共公开审判流程700次,裁判文书上网672份,庭审直播438次。既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于司法案件的知情权,又将案件审理置于阳光之下,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也赢得社会公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效果。

二是积极邀请人民陪审员参加案件审理。贯彻落实《人民陪审员法》,2019年至今,我院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刑事案件共计410件,合议制案件人民陪审员参审率达99%。要求办案法官认真听取人民陪审员的意见,调动其参与案件审理的积极性,使人民陪审员真正成为有职有权有责的“准法官”,杜绝 “陪而不审”的现象。同时充分利用人民陪审员熟悉社会各阶层、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使得每一位人民陪审员成为法制宣传员,增强全民法律意识。

三、当前刑事审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人案矛盾”一定程度仍然存在。虽在市委、市人大和上级法院的关心下,我院刑事审判队伍建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刑事法官人年均办案量超过一百件,普遍感觉办案压力沉重,特别是在员额法官指数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再增加刑事法官数量,案多人少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二)错案追责风险大。在案件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刑事法官也普遍感受到错案追责的风险在不断增大。围绕刑事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如证据的审查采信、法律的正确适用、裁判文书制作,稍有不慎就存在被追责的风险。此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我院多名刑事法官因在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的办理中存在瑕疵进行了自我批评。

(三)被告人收押难、送监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与相关部门衔接机制不畅,部分罪犯交付执行困难重重。如罪犯周代军因犯盗窃罪被本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八个月,收监执行时体检发现其胃内存在异物,桐城市看守所据此对周代军不予收押,要求我院联系医院为周代军进行手术方式取出其体内异物。本院多次询问周代军是否愿意配合手术,均遭其拒绝。后本院为此多次向市政法委报告,又到安徽省潜川监狱进行沟通协调,请求解决周代军的收监问题,至目前尚未完全得到解决。还有个别被告人经鉴定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本院决定逮捕后相关单位仍以被告人需要继续治疗为由不予收押,造成了同一案件不得不多次对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形,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检察机关提出的精准量刑建议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之间的冲突。201810月《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检察机关在刑事案件的办理中开始大量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在部分案件中,检察机关对于认罪认罚的法律后果告知不明确,对被告人具有的量刑情节认定不准确,造成其提出精准量刑建议不够“精准”,造成法检两家对被告人的量刑意见存在较大分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五)当事人的不当投诉、上访给法官办案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被告人家属听信律师无罪辩护意见,认为自己家人是被冤枉的,不尊重法院判决,到处投诉上访;个别附带民事案件原告人赔偿诉求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在得不到支持后又不通过正常的诉讼途径解决;一些被害人因法律知识欠缺,出于对被告人的怨恨情绪,提出顶格判处甚至超出法定刑幅度的量刑要求,得不支持后到处闹访缠访,大大增加了刑事法官在正常履职之外的工作压力。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严格依法办案,准确执行法律。认真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审判政策,做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重点惩治危害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群众社会安全感的犯罪;规范财产刑的适用和执行,加强对违法所得的追缴和规范涉案财物的处置;加强少年法庭的建设,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对审判中发现的社会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完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落实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二)继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改革。以庭审实质化为抓手,狠抓庭前会议、非法证据排除和法庭调查规程的落实,全面规范庭审程序;完善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落实刑事被告人律师辩护全覆盖;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积极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最大限度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

(三)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既要充分保障主审法官、合议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又要加强对审判权运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强化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管,保证案件质量。

(四)加强沟通协调,主动接受监督。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既注重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又强化监督制约,充分保障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

(五)加强队伍建设,严格教育管理。积极适应新时代刑事审判工作的要求,着力加强刑事审判人员的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司法能力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司法作风好的刑事审判队伍。

 

 

关于刑事审判工作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率队对我市刑事审判工作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现场旁听庭审、实地查看、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并充分听取了人大代表、律师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我市刑事审判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工作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依法履行刑事审判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2019年以来,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733件,审结704件,结案率达96%。判处有期徒刑 622 人,其中宣告缓刑 272 人;判处拘役 242 人,其中宣告缓刑187人;判处管制 7 人;单处罚金  3人;免予刑事处罚 4人。

(一)切实发挥审判职能,有效打击犯罪。严厉打击贩卖毒品、组织卖淫、偷越国境、开设赌场等犯罪,审结此类案件50115人,有效保障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法严惩故意伤害、强奸、过失致人死亡、抢劫、盗窃、诈骗、故意毁坏财物等侵犯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犯罪,审结此类案件175204人,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法惩治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制假贩假、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等犯罪,共审结此类案件3457人。积极参与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共审理职务犯罪案件99人,判决生效被告人8人,其中县处级领导干部2人(安庆仲裁委原副主任王庆峰、中共太湖县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刘道元),乡科级领导干部5人,共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7人。重拳打击黑恶势力,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共审结涉恶案件969人。其中程堂生等八人敲诈勒索案,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一致肯定和表扬,入选全省法院扫黑除恶典型案例,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二等奖。

(二)坚持宽严相济政策,加强人权保障。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固树立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理念,严把案件审理的事实关、证据关、法律关;尊重和保障律师依法履职,三年以来,共通知法律援助机构为430余名被告人指派辩护律师,保障了被告人的辩护权;坚持该严则严、当宽则宽、罚当其罪,对情节较轻、社会危害性较小的犯罪,依法从轻、减轻处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521名被告人依法适用非监禁刑,有效减少了社会对立面。

(三)完善审判工作机制,提升审判质效。一是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改革。执行最高人民法院“三项规程”(庭前会议规程、排除非法证据规程和法庭调查规程),坚持“证据确实充分”标准,加强证据合法性审查;突出庭审中心地位,确保证据出示、案件事实查明、控辩意见发表、裁判结果形成均在法庭,促进了刑事审判质效的提升。二是严格落实繁简分流原则。树立“轻刑快审”理念,简单轻罪和认罪案件简审、快审,重大疑难复杂和不认罪案件精审、细审,提升了司法效率。三是推进“阳光司法“,深化司法公开。实现庭审直播和裁判文书网上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以公开促公正立公信。2019年以来共公开审判流程700次,裁判文书上网672份,庭审直播438次。

二、存在问题

(一)司法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受传统司法文化的影响,偏重于刑法的惩罚犯罪功能,对人权的保护还不够。证据裁判原则把握有欠缺,个别案件对事实的认定和证据审查把关不够严格,举证、质证、认证说理不够充分。“重实体轻程序”、“重定罪轻量型”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二)刑事审判质效有待提高。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当庭宣判率不高;个别法官驾驭庭审、证据认定、裁判说理的能力不强,存在就案办案、孤立办案的现象;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缺乏有效培训,存在审前内容不熟悉、“陪而不审、合而不议”等现象。

(三)刑事审判环境有待改善。公安、检察、法院、司法局的沟通联系有待加强,存在涉案财物移交渠道不畅、裁判裁定文书送达不及时、证据收集尺度不同、案件分析产生分歧等问题。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尚存在“对而不接,协而不调”的现象,如当前司法救助制度不够健全,致使刑事附带民事被害人无法得到及时有效赔偿,“案结事不了”的现象影响了司法权威,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且刑事审判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审判法官面临着涉法涉诉信访、社会舆论等方面的压力较大。

(四)刑事审判能力建设有待加强。近年来,刑事案件数量呈增长态势,疑难复杂案件频发,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刑事审判人员配备不足,员额法官4人,法官助理2人,书记员3人,法官人均年办案数达100件以上,案多人少的矛盾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解决。

三、意见建议

(一)转变司法理念,努力提升刑事审判公信力

进一步树立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观念,提升人权保障意识。一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不断强化庭审中心意识,将开庭审理作为审判的中心环节,发挥庭审的功能作用,确保开庭审判效果,提升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二要坚持实体与程序并重,确保诉讼程序的公开、透明,充分发挥案件管理在案件统一受理、结案审核、办案期限预警、办案程序监控、涉案财物监管和办案质量评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加重视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三要强化证据裁判意识,严格把握定罪量刑证据标准,确保案件裁判证据确实、充分;严格执行非法证据排除规程,加大证据合法性的审查力度。

(二)发挥审判职能,积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

坚持依法审判与化解矛盾并重。充分发挥刑罚惩治和预防犯罪功能的同时,高度重视矛盾化解工作,注重分析和把握社会治安形势、社会矛盾的成因和态势,根据案件的不同性质、特点,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等手段和教育、疏导等办法,全力化解案件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审判工作与群众工作并重。刑事审判既是专业性的司法工作,又是经常性的群众工作,必须坚持尊重群众、贴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善于从群众意见中寻求化解矛盾的智慧和经验,使案件处理既符合法律规定和政策,又体现群众意愿和要求,运用全部刑事审判活动宣传政策法律,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法制观念。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并重。严格准确适用法律的同时,充分考虑社情民意,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着眼于解决现实矛盾,又着眼于实现长治久安,确保裁判结果得到群众的认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刑事审判质效

一是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真正做到事实调查、证据展示、控诉辩护、裁判说理在法庭。完善庭前会议制度,把握庭前会议功能定位,通过庭前会议交换证据目录,明确案件焦点,保证庭审集中顺利进行。要落实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加强证人出庭保护,推动证人出庭作证常态化。二是深化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一方面人民法院及其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人民陪审制度的重视程度,人民法院应制定具体的措施,切实保障人民陪审员行使参审的权利,并对妨碍人民陪审员行使权利的行为规定明确的法律责任。另一方面要加大人民陪审员的素质审查力度,加强对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培训不仅应以法律知识的传授为主,更应侧重于提高社会责任感、参与案件审理的使命感和道德水平。三是深入推进量刑规范化建设,加强量刑证据法庭调查、量刑建议法庭辩论、判决书量刑说理工作,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促进量刑均衡化。

(四)强化协调配合,不断优化刑事审判环境

要积极构建刑事审判联动机制,加大法院、检察、公安、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力度,推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按照裁判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建立健全与公安、检察、司法行政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依法制约的常态化工作机制,落实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制度,解决好送押难、移交难等问题。要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职权,认真听取和回应律师辩护意见,建立相互监督、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司法公正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刑事审判的震慑作用,积极开展以案说法、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对重大、敏感和社会关注案件,及时准确发布审判信息,公开审判过程和结果,开展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加强裁判说理和判后答疑,增进公众对审判结果的理解和认同,树立法律权威,不断优化刑事审判环境。

(五)加强内部建设,全面提升刑事审判工作水平

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刀刃向内、靶向对己的自我革命精神,通过加强案件自我评查,为整改提升提供抓手,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干部队伍。以充实力量为关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实加强书记员等辅助办案力量,统筹解决案多人少的问题,缓解审判人员的工作压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法官讲坛、岗位培训、业务培训、政治轮训,提高驾驭庭审、认定事实、适用法律和裁判说理的能力,打造一支法律精通、业务娴熟、技术过硬的干警队伍,为法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汇报(摘要)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   伍建强

 

桐城市文旅资源丰富,拥有旅游资源单体485处,其中,自然山水类资源75处,人文类资源333处,乡土民俗类资源77处。从总体上看,桐城市旅游资源具有数量众多、品质较高、人文积淀深厚和开发潜力巨大等鲜明特征。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人文兴市”战略,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致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人文胜地”和文旅体验优选区。

一、全域旅游实施情况

(一)完善规划体系,做好全域旅游框架设计。一是规划引领布局。完成《桐城市全域旅游规划》、《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桐城市旅游总体规划》、《桐城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各重点景区《总规》、《详规》编制,指引我市全域旅游实施及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开始实施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制定《桐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推进政策支持、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等五个方面十七项重点工作,为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强化政策指导。桐城市政府出台《桐城市促进旅游民宿规范发展的实施办法》,对我市旅游民宿良性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更好地促进我市全域旅游及乡村振兴。

(二)夯实文旅载体建设,提升旅游吸引力。一是实施“三街一巷”工程。重点对东大街、胜利街、南大街与北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方以智故居、左忠毅公祠等已完成布展开放。六尺巷片区(含张府、吴府)恢复与修缮工程预计于2022年完成主体建设。二是加大景区投资建设力度。大力提升A级景区品质,嬉子湖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级湿地公园,已建成游客接待中心、采摘园、休闲垂钓中心、方以智广场、天文科普馆、游乐园、生肖园、水上拓展运动、水生植物认知园、采莲文化园和养生大酒店;活海欢乐水世界在已有的120 余个水上体验项目基础上,新开辟陆地乐园游乐项目28项。孔城老街景区完成古街道和建筑修复,建成比较完善的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丰富沿街业态,成功创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安徽省首批旅游商品特色街区,孔城镇被列入安徽省“千年古镇”;国字号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完成布展并试运营;玉雕文化园启动玉雕博物馆建设。

(三)完善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实施龙眠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00万元,完成道路和桥梁工程,文和园、碾玉峡、云门景点提升及研学旅行基地、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二是大力提升旅游公共服务。争取上级和本级专项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全力支持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建设,建成村级游客服务中心4个、旅游停车场13个、旅游厕所11座和25个村的旅游标识标牌,推进“旅游厕所”革命,34座旅游厕所完成百度地图上线。推进“游安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成景区、美食等数据采集上传、3A级以上景区视频监控系统接入省平台和社保卡文旅领域一卡通应用等。

(四)加强旅游品牌创建,丰富旅游产品业态。桐城市共有国家4A级景区3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活海欢乐水世界、孔城老街景区)、3A级景区2家(文庙-六尺巷、玉雕文化产业园)、2A级景区2家(披雪瀑、烈士陵园),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鸿润集团),四星级旅游饭店1家(桐城国际大酒店)、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基地1个(仙龙湖-活海欢乐水世界)、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嬉子湖生态旅游区)。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嬉子湖镇、文昌街道)、安徽省特色旅游村1个(双店村)、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1个(青草生态园)。星级农家乐20余家,其中,四星、五星级农家乐9家。桐城水芹茶、宰相执印、六尺巷文房四宝、六尺巷剪纸、桐城文樽、六尺巷绒沙金摆件、六尺巷箱包、六尺巷活性炭工艺品、桐城小花、活海活宝、羽绒制品等旅游商品在国家、省市旅游商品大赛、展会中获奖。活海欢乐水世界举办的“音乐狂欢节”荣获安徽旅游创意营销案例三等奖。大关水碗、山粉圆烧肉被列入安庆市十佳名菜,腊味锅巴饭、蒿子粑、孔城米饺被列入安庆市十佳名点。

(五)实施整体旅游营销,打造区域品牌形象。一是建设旅游宣传载体及平台,搭建全域旅游过境短信平台,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上线,编制《桐城市全域旅游图》和《旅游宣传册》。二是强化文旅形象宣传。启动桐城文旅宣传片摄制、抖音短视频拍摄及主题稿件撰写,完成桐城文旅主题宣传口号和形象标识(logo)征集活动,经评审确定“文都有礼桐城有你”的宣传口号;积极参与“春游江淮请您来”活动,被省文化旅游厅评为“优秀组织奖”;参加安徽卫视农业·科教频道《皖美乡村寻春之旅》节目直播间、中国旅游日、黄梅戏展演周、“七仙女”扶贫直播等主题宣传活动和各类旅游博览会、交易会、旅游商品大赛等活动;桐城六尺巷做为景区代表参加《云游安徽》旅游体验直播,67万余名观众在线观看。三是打造“一镇一节庆”品牌。成功举办范岗乡村旅游桂花节、孔城年货节、大关美食文化节、桐城小花采摘节、双港镇龙虾文化旅游节、嬉子湖镇红花草观赏节、唐湾镇农耕文化节和文昌街道民俗风情节等特色旅游节庆活动,并逐渐形成品牌。四是深化合作,加强融入,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合肥都市圈和庐江桐城肥西舒城皖中四城旅游交流与合作,在长三角及周边重要城市推介桐城文旅资源和产品,拓展旅游市场空间。五是推广旅游产品线路。“北纬31度桐城生态文化之旅”线路(唐湾—黄甲—孔城)被第三届中国(合肥)房东露营大会评为“安徽省最佳自驾游产品”,嬉子湖镇双店村入选100个“皖美乡村”和安徽省20条最美旅游线路之“玉带水乡邂逅之旅”。

(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保障安全和供给。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作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工程”,组织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旅游市场监管,督促A级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落实旅游安全、市场秩序整治、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文明旅游等各项工作,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桐城市文化旅游体育局荣获安庆市文化和旅游系统服务技能大赛和安庆市导游(讲解员)大赛“优秀组织奖”;桐城国际大酒店总经理包志荣获“安徽星级旅游饭店优秀总经理”称号,客房部职工魏金燕和餐饮部员工杨洋洋获得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二等奖;嬉子湖镇蟠龙村党组织书记江胜霞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名单;博物馆讲解员吴晶代表安庆市参加“2020年安徽省导游大赛”,获得“二等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方面。我市旅游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尚未健全,虽然机构改革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旅游资源仍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各镇(街道)和市直相关部门缺少协作,尚未形成推进合力。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我市对旅游公共项目建设、旅游宣传促销、旅游投资和旅游发展绩效缺乏补助奖励,政府无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激励措施。

三是旅游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要求编制“多规合一”的《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工作已经启动,但尚未落实。尚未建立综合性的游客服务中心,各旅游景区(点)通达条件、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标识体系和自驾车服务体系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旅游精品不多。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力度不够,旅游资源点多而小,品质不高,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景区。

五是旅游宣传力度偏弱。旅游宣传营销投入严重不足,宣传营销理念比较传统、手段过于单一,尤其缺少将我市做为旅游综合目的地在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宣传的手段,营销资源缺少整合,效果不理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做好全域旅游顶层设计。做好全域旅游规划,既要高起点,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更要切合我市实际,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打造全域旅游发展“桐城蓝本”,与此同时,要做好《规划》宣贯和实施,让美好蓝图落地生根,变成现实美景。逐步建立由市政府统一领导、镇(街道)村联动、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全域旅游协调机制和相关监管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建立现代化旅游统计制度与统计体系,形成全域旅游发展合力。

二是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解决景区、旅游节点和乡村旅游点等“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通旅游交通“瓶颈”。继续实施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和旅游标识系统等。管理和维护好搭建全域旅游短信平台,成为桐城全域旅游大数据的重要支撑。

三是推进全域旅游载体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完善全域旅游发展支持政策,强化旅游招商,激发社会资本投资热情,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和新业态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三街一巷”工程,促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使其成为桐城乃至全国文化旅游融合的标杆;重点围绕“一山一水、一城一街”,推进龙眠山景区、横山练水、三道岩等乡村旅游开发和古洞崖、欧家岭、鲁谼山等红色旅游开发,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积极打造载体,发挥带动作用。

四是打造全域旅游特色品牌。推进全域旅游“四级联建”,推进文化旅游名县(市)、特色旅游名镇、特色旅游村和休闲旅游示范点的创建,指导和推进A级景区、国家和省级旅游度假区、研学旅行基地、体育旅游基地、旅游创客基地和特色商品街区等新业态创建,建立桐城市旅游质量发展体系,强化旅游品牌打造,树立旅游行业标杆和典范。

五是强力推进旅游形象宣传和市场拓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原则,建立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等主体共同参与的旅游宣传联动机制,采取主流媒体和微媒体相结合、媒体宣传和节庆活动相结合、广告宣传和口碑宣传相结合等方式,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做好全域旅游过境短信平台管理和维护,开展桐城旅游形象宣传。继续支持各镇、街道结合当地资源和文化,因地制宜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桐城系列旅游节庆品牌,带动旅游消费。加强政策支持,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拓展客源市场。

六是强化旅游安全保障、行业管理和服务提升。严格落实旅游安全责任,落实“六项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做好应急演练,定期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旅游安全万无一失。抓好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同时,发挥市旅游协会作用,规范旅游主体从业行为。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开展旅游培训和技能比武,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于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一、桐城市全域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和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自2016年国家旅游局作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部署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实施“人文兴市”战略,积极发展全域旅游。特别是今年6月份的党代会上,市委提出了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的奋斗目标,为我市全域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交通条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取得新成效。

(一)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全域旅游条件优越。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享有"文都"盛誉,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名人辈出。秀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据统计,我市拥有旅游资源单体485处,其中,自然山水类75处,人文类333处,乡土民俗类77处。位居全国文化先进市行列,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文庙、文和园),省级文保单位11个,本市级文保单位10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桐城歌),省级5项,安庆市级12项,本市(县)级53项。旅游资源呈现出具有数量众多、品质较高、人文积淀深厚和开发潜力巨大等鲜明特征。

() 注重顶层设计,编制旅游发展系列规划。多规划并行,点面融合。先后编制了《桐城市旅游总体规划》、《桐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各重点景区《总规》、《详规》等重要规划,对三街一巷、孔城老街、嬉子湖、投子山文化园等旅游重点项目进行了全盘规划,为全市全域旅游理清了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

()强化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实施“三街一巷”工程,重点对东大街、胜利街、南大街与北大街等“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性修缮,其中六尺巷片区(含张府、吴府)恢复与修缮工程已完成地下基础建设。嬉子湖生态旅游区正在启动国家级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孔城老街景区完成古街道和建筑修复。国字号安徽中国桐城文化博物馆完成布展并试运营。龙眠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三座桥梁和道路工程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厕所和停车场正在推进。共投入1000余万元支持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建设,建成村级游客服务中心4个、旅游停车场13个、旅游厕所11座和25个村的旅游标识标牌。持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共计建设A级旅游厕所34座,完成百度地图上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在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一是旅游景点分布零散,未能串点成线。虽然我市旅游资源丰富,但“小、散、平”的特点仍比较突出,文化精品不多;加上各个景区、景点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未能串点成线、串线成面,缺乏系统性的路线规划,旅游资源未能得到深层开发整合提升,旅游资源与文化融合有待加强,市场竞争力较弱。

二是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畅,难以形成开发合力。缺少一个能够协调指挥各方、高规格全域旅游领导协调机构,部门与镇街、部门与部门主动沟通和协调配合能力不强,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影响了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

三是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服务水平不高。《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但对照规划,还有一定差距。景区间环线交通网尚未形成,通达性不强,缺乏专线车辆,导致景区吸引力大打折扣;餐饮、食宿、购物、娱乐等设施规模小,不成气候;部分景区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标识体系、自驾车服务体系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待进一步完善;景区沿线村庄建设缺乏形象上的整体规划设计;景区旅游接待和服务水平偏低,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缺乏。

四是旅游业态开发层次低,参与体验式项目少。已经开放的旅游景区仍处于初级阶段的“观光游”,深度文化体验、互动交流和休闲度假的项目不足,旅游服务配套体系滞后,旅游新要素、新业态没有得到拓展和延伸,“景点留不住客,游客花不出钱”仍是普遍现象。

三、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见和建议

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全域旅游前景广阔、正当其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一)研究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特色品牌。一是积极挖掘开发桐城文化,认真研究梳理和挖掘桐城名人名事,提炼深层次的思想蕴涵。二是开展桐城文化进校园、进单位、进社区等活动,积极发挥安庆市桐城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的作用,培养组建一批宣传桐城文化的志愿者,营造全市上下传承学习桐城文化、弘扬桐城文化的良好氛围。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大本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引进招商引资,增添一批有品位、有吸引力的文旅招商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大发展。四是有效整合旅游景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1-2条精品研学游线路,主打文化牌,着力吸引全国各地中小学生来参观;让文化景点不仅做到有看头也要有说头,做到游客来了还想来,再来还能带动更多的人来,以增加旅游客源,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二)坚持规划引领,构建全域旅游规划体系。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力促全域旅游规划落实落地,按照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同时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站在全市高度对旅游产业进行整体谋划,尽快将旅游规划与市域总体规划、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环保规划、水利规划等规划进行多规融合、多规合一。各镇街也要结合自身特色,将各项目建设与全域景区化建设统筹推进、协调发展,明确路线图、设计表,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提升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质量。

(三)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全域旅游服务系统。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扶持开设民宿,积极引进快捷酒店、连锁酒店,加快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逐步开通景区环线,形成“外成环、内成网”的交通网络,实现旅游路线合理布局、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安全畅通。在主要交通线路增设旅游标识,规范通往景区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进一步提高导游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历史、文化、民俗、非遗等知识培训,

将我市的人文民俗融入导游解说词,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同时感受桐城的人文魅力,切实提升旅游文味和档次。

(四)加强旅游市场宣传营销,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加大策划力度。研究制作全域旅游图,突出展示桐城历史文化传统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内容;制作一批以图书画册、歌曲、微电影等为载体的高质量旅游宣传品,赋予旅游项目更多的文化内涵,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二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在高速路口、公交站台等地制作广告牌,综合运用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媒介进一步宣传好桐城旅游品牌和旅游产品。全方位、多途径、多渠道宣传推介桐城旅游,实现旅游营销网络的全覆盖。

 

 

  

关于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和

2021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2021720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一、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

()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0632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2%,比上年下降4.1%。其中,税务部门征收288918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2%,比上年下降0.7%;财政部门征收21714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5%,比上年下降34.2%

2020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097万元,加上省和安庆市补助收入263796万元(其中,返还性补助1528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21057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7932万元),新增一般性政府债券和债务转贷收入1520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320万元,调入资金80105万元,扣除专项上解3736万元,结转下年290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881万元,当年市财政可用资金544000万元。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544000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99.5%,比上年增支30100万元,增长5.9%

2.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20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0362万元,占年预算的89.5%,比上年下降1.7%。加上增值税留抵退税7273万元,比上年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60607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5%

()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9491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32.5%,比上年增长52.9%;加上级补助收入20819万元,上年结转14321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99223万元,调入资金616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39447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88753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95.3%,比上年增长21.9%;加债务还本支出31323万元,调出资金60000万元,结转下年14394万元,当年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394470万元,实现收支平衡。

2.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2020年,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2958万元,占年预算的113.0%,比上年增长106.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0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4.0%。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48606 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7.9%

()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000万元,占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1000万元,占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支平衡。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

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80928万元,占年预算的102%,比上年增长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81308万元,占年预算的106%,比上年增长7%,主要是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提高;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380万元,滚存结余208853万元。

()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至2020年底,我市政府债务总额65.15亿元,占省政府核定限额的96.8%,其中,一般债务29.92亿元,专项债务35.23亿元。2020年新增一般债券1.4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6.79亿元。

二、2020年财政主要工作

2020年,面对极为突出的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全市财税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推动了经济恢复和社会大局稳定。

()直面困难挑战,财政保障有力。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9480万元,并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累计安排资金5102万元,保障特大洪涝灾害应急抢险需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拓宽财政增收渠道。推进砂石资源、物流行业税收专项整治,强化疫情期间口罩行业专项税收辅导,引导企业依法依规申报纳税。出台企业纳税贡献上台阶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企业纳税积极性。及时研究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政策,不断增强向上争取支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积极争取债券资金。2020年我市争取新增债券资金8.28亿元,支持市医院新区、双新产业园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债券资金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作用。全力保障基层运转。克服疫情、汛情和减税降费的叠加影响,调整完善市镇财政管理体制。合理界定市镇两级财政事权,科学划分支出责任,建立均衡可持续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2020年市财政新增对下体制内财力补助8896万元。不断加大村级基层组织经费保障力度,全年拨付6028万元,逐步提高基层干部待遇,强化基层组织运转经费保障。高效用好直达资金。2020年,中央财政创造性设立财政资金直达机制,我市共争取直达资金5.49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兜牢兜实基层“三保”以及支持东部新城、高铁配套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我市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直达资金累计使用5.28亿元,支付率达96.2%

()聚焦实体经济,财政惠企有为。积极落实减税降费。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3亿元。其中,2019年年中出台政策翘尾影响减免1.4亿元,2020年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减免1.9亿元。真金白银的支持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有效提振了企业发展信心,小微企业发展稳中向好。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围绕首位产业、传统产业,建立绿色包装、智能汽车零部件、生态家纺等7个优势产业链,拨付产业扶持政策奖补资金10623万元。其中,工业发展6423万元,科技创新1262万元。涉企资金拨付全面提速,镇街配套部分全部由市财政先行垫付,有力推动了我市工业企业及首位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实做细金融服务。2020年共举办3次政银企对接会,231家企业与金融机构共签约贷款23.44亿元。持续开展政府增信服务,新型政银担新发放9.99亿元,续贷过桥资金累计扶持企业79936.77亿元。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修订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强化引导,增强信心,激发企业家的内生动力。2020年新增挂牌企业13家,金田等企业上市进程明显加快。

()坚持尽力而为,加强民生保障。全力保障基本民生。针对疫情对就业和低收入群体带来的影响,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坚决守住“六保”底线。全市十三类民生支出完成46.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2%,比上年增长6%。其中,发放农村低保资金8362万元,惠及农户782116439人;发放特困供养人员生活保障金4353万元,惠及贫困群众4570人;发放孤儿基本生活保障金229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1199万元;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303万元;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17929万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2020年,30项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0.11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资金3.1亿元,有力保障了30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着力稳企业保就业。落实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免税费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补贴力度,保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就业。拓宽就业资金保障渠道,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体系。适时发放新增和稳定就业补贴1798万元,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建立纾困基金,降低担保费率,优化融资担保服务,提振市场信心,稳住经济基本盘。坚持教育文化优先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学前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累计安排1353万元,支持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与能力提升建设;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累计安排义务教育公用经费4093万元,生均标准提高到小学660元、初中865元,拨付1107万元,落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建立长效机制,有序化解高中债务3543万元。全年教育支出12.6亿元,比上年增长7.5%,支出规模再创新高。全年投入资金450万元,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镇街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和送戏下乡活动;累计投入文博馆布展工程经费2200万元,实现文博馆启动试运行并对外开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拨付专项资金1600万元,大力支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基础设施能力水平。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4563万元,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年人均74元。累计拨付专项债券资金4523万元,支持市医院新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提速增效。2020年我市共筹措专项资金6472万元,支持实施西苑新村等57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3419户。

()强化财政绩效,提升治理能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倡导和贯彻“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推动“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设。出台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开展重点项目预算评审论证,建立“重大决策有评估、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过程有监督、预算完成有评价”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镇街、市直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首次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支持人大实施预算联网监督。财政部门全面提供信息数据支撑,强化对部门预算执行的指导,建立预算支出进度通报机制,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推动国资国企改革。重整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开拓业务类型,强化“造血”能力;增资组建供水集团,桐房集团整体划转至经开区,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通过参股金田集团、投资中海环保,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落实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促进国有经济健康发展。稳步推进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依托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财政票据“以票控收,以票促收”作用,全面提升财政票据监管水平和效率。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办事业,集中财力保障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严格控制非刚性、非重点项目经费支出。加大存量资金盘活力度。实施更为严格的盘活存量资金措施,当年收回各类结余结转资金近3亿元,统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持续精准发力,打好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贷款监测、分类清收处置,建立扶贫小额信贷联防联控工作专班机制,全年收回扶贫小额贷款4.71亿元,有效防范和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多措并举,积极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全年市财政共兑现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取得抵债资产缴纳税收奖励资金1328万元。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清偿到期债务8亿元,借新还旧、债务展期缓释到期债务风险7.8亿元。扎实完成PPP中期评估工作,明确政府支出责任。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任务需要,筹措资金1.92亿元,重点支持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智力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扶贫、生态扶贫等扶贫工程建设;安排资金2806万元,实施27个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带动贫困人口33809366人收益分红,户均年增收554;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拓宽扶贫产品销售渠道。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高质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年实现环保支出6284万元,积极实施城乡污水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等一揽子项目,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支持实施长江防护林工程、菜子湖湿地工程和水土保持、林业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着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三、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财税部门强化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努力开源节流,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上半年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6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完成219900万元,占年预算的67.5%,比上年同期增收22282万元, 增长11.3%。其中:中央收入完成80813万元(其中出口退税534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6075万元,增长8.1%;省市级收入完成80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875万元,增长30.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5718万元, 比上年同期增收15040万元,增长13.6%。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税务部门征收202704万元,占年预算的66.4%,比上年同期增长10.5%;财政部门征收17196万元,占年预算的83.9%,比上年同期增长20.8%

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5047万元,占年预算的87.5%,比上年同期多支7166万元,增长2.1%

 1-6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51744万元,占年预算的37.5%,比上年同期下降68.4%,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 4860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9.8%。政府性基金支出107826万元,占年预算的78.1%,比上年同期下降20.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支出6446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2%

1-6月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00万元,占年预算的5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500万元,占年预算的50%

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622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561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9%

2.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6月份,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0877万元,占年预算的77.7%,比上年同期增长2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8005万元,占年预算的67.3%,比上年同期多支4589万元,增长13.7%    1-6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23564万元,占年预算的63.7%,比上年同期下降10.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减收1282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减收1507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1697万元,占年预算的58.6%,比上年同期下降14.6%

()上半年预算执行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入呈现恢复性增长。2020年因疫情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缓慢,今年16月份,经济回升和制度性减税力度减弱带动收入增长。

2.民生等重点支出保障有力。16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5.5亿元,保障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及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就业等重点支出。其中,民生支出31.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量的87.6%,确保了财政资金“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用在紧要处,切实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3.财政资金调度困难。地方可用财力增量有限,各领域支出增长刚性较强,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一次性奖励、PPP支出责任和债券还本付息等持续增长,财政资金调度压力进一步加大。

4.部分直达资金支出进度滞后。部分项目管理单位未充分做好项目前期谋划,未能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与资金拨付对等的实物工作量,致使直达资金支付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央和省直达资金政策及时见效。

5.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有待加强。部分单位未能严格执行“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要求,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财政资金低效、闲置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花钱问效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2021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下半年我们将围绕财税重点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政策效能和资金效益,努力完成全年财税目标任务。

(一)做好财政重点改革工作。认真落实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快直达资金支出进度,确保直达资金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对标财政部和省财政厅的业务规范,全力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修改、完善事项,按照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运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完成2022年预算编制工作和2021年预算执行模块的试点。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市级层面与开发区的合理投入与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二)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创新财政预算方式,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大力推动预决算公开,指导督促各部门以及所属单位扎实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提高预决算透明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大结余资金收回和结转资金消化力度。加快推进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绩效目标与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下达的工作机制,强化预算绩效激励约束作用,努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思想,把政府过紧日子作为财政工作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做到节用为民,夯实“三保”底线。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支持解决好教育、养老、医疗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民生政策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推动建立民生支出清单管理制度,提高民生支出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全力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集团企业,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国企市场化转型。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薪酬分配制度,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进一步增强活力、释放潜力,不断提高市属国有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国资监管机构建设,健全国有企业监管体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企业管理归位,推进项目整合创新。

 

 

 关于桐城市2020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

2021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预算法》和《监督法》等规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桐城市2020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2021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0年市财政决算情况

财经委员会认为,2020年,市政府及财税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和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加强民生支出保障,有效发挥财政政策对稳定经济的关键作用,全年财政运行趋于平稳,预算执行情况良好,有力的推动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桐城市2020年财政决算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市级决算草案和审计工作报告也反映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个别部门决算草案编报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少数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有些部门决算结转结余资金较多;财源建设有所滞后,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债务及融资平台债务进入还本付息高峰期,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压力加大;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加强,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原因,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1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财税部门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确立的目标任务,坚持挖潜增收,努力开源节流,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圆满完成全面收入计划打下坚实基础。全市财政运行总体上均衡平稳,收入增幅好于预期,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保障,民生改善力度继续加大,财税改革持续深化。为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市政府对下一步财政工作从进一步做好财政重点改革工作,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等方面作出了具体安排,符合我市实际,措施基本可行。

同时,因疫情和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增支压力集中凸显。对此,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障中心工作落地见效。聚焦聚力中央、省委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支撑保障作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进一步加大资金盘活整合力度,优化“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二)严格预算收支管理,强化预算执行刚性约束。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维护预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做到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没有预算不得支出。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培育涵养优质税源,提高收入质量,促进财政收入平稳、协调、可持续增长。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科学有序拨付财政资金,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

(三)强化绩效导向作用,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加快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不断完善财政支出标准体系,深入推进部门整体绩效预算改革,推动重大支出政策、重点专项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绩效管理提质增效。优化直达资金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直达资金绩效。盯牢政策“窗口期”,谋准谋优债券资金项目,更好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四)防范化解财政风险,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着力构建健全有效的财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市级层面与开发区的合理投入与收益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

 

 

 关于桐城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2021720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施劲松

 

一、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1年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桐城建设的起步之年、“十四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增长10%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14.7%

——财政收入完成21.99亿元,占年预算的67.5%,比上年同期增收2.23亿元, 增长11.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76亿元,同比增长27%

——进出口总额预计1.15亿美元,占年计划51%,同比增长7.7%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0%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86.4亿元,比年初增加 5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59.6亿元,比年初增加26.7亿元。

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累计实现309.7亿元,同比增长22.3%;高新产值累计完成135.1亿元,同比增长40.1%;战新产值累计完成87.4亿元,同比增长48.5%。首位产业发展质效凸显,绿色包装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15.98亿元,机电装备产业累计实现产值64.72亿元。2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百世佳等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汇通部件等企业申报国家单项冠军示范企业。金田新材料IPO上市申请已获深交所正式受理。经开区太阳能产品重大工程和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及服务重大专项顺利推进,安徽攀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申报安徽省“十四五”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企业。1-6月份,全市举办2次项目集中开工,工业项目25个,总投资额达35.85亿元。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工业投资累计完成39.9亿元,同比增长17.1%;技改投资累计完成20.9亿元,同比增长8.3%

(二)现代农业高效发展。1-6月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增长16.2%;粮食播种面积5.53万公顷,生猪出栏19.68万头,家禽出栏405.6万只,肉类总产量2.25万吨,水产品产量1.95万吨,新增稻渔综合种养7600余亩,新增蔬菜基地650亩。智慧农业产业园、新希望生猪产业园一期等项目投产运营;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禽羽绒产业园、智慧农业产业园二期、新希望生猪产业园二期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着力打造桐城富锌产业,出台《桐城市2021年富锌农业开发实施方案》,推进试验示范基地建设3个,开展与中国农科院等合作项目2个,组织代表企业参加长三角区域推介会1次。持续与合肥市开展合作共建蔬菜基地,桐城市雪花池家庭农场和安徽御龙园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遴选作为2021年共建基地。截至目前,全市茶园总面积达6.5万亩,茶叶龙头企业达130 家,专业合作社60家,家庭农场40家,建立“双替代”示范片4个。"桐城水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三)服务业转型加快。商业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启动编制“十四五”商业网点规划,谋划东部新城商业综合体,努力打造促销费升级核心商业圈。积极推进农批市场建设和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全市15个菜市场已完成标准化改造6个。构建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加快消费扶贫馆建设,培育直播电商新业态,开展桐城市第一届电商助农惠民直播活动。推荐申报唐湾镇为省级电商示范镇;香铺村、唐湾村等为省级电商示范村。做大做强桐城(合肥)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本地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引入菜鸟物流等,不断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六尺巷片区、碾玉峡、云门景点提升等项目正在实施,龙眠山、孔城老街、嬉子湖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面开展“四级联建”、新业态创建活动,目前,成功创建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基地1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镇2个、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2个、安徽省休闲旅游示范点1个。全面推进镇(街道)体育“三个一”建设,上半年新增公共体育设施7处。

(四)重点项目推进有力。2021年度首批纳入省重点项目管理平台项目91个,总投资1024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2个,计划开工项目34个,储备项目35个。1-6月,完成投资51.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93%,已开工项目29个,已竣工项目10个。6月份增补重点项目6个,总投资19.49亿元,已开工项目3个。

晨兴希姆通智能制造、春林风电发电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已竣工;中建材太阳能光伏电池、美祥动车配件、赛贝尔智能装备、攀登输送装备、瀚海运输机械、金科新材料、林胜轨道、斯科布鲁环保设备等项目稳步推进;“数字桐城 智慧文都”一期、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大沙河(桐城段)治理工程、城乡供水一体化、双新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加速推进城乡大建设暨乡村振兴重大工程、柏年河干沙河段防洪工程、乐孔线向前段(南段)道路建设工程等项目开工;全力做好通用机场、鲁谼山水库、东部新城商业综合体、邮政物流配送中心、B型保税物流中心、固废处理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谋划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抽水蓄能电站(唐湾站点)、鲟鱼渠首小镇、桐城货运码头、孔城旅游码头等重大项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对接国企央企,探索新能源产业及新能源项目合作模式,编制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方案,争取纳入国家试点。

(五)双招双引成效明显。重点围绕首位产业,推深做实产业“链长制”,高位推动产业招商引资工作。1-6月份,我市签约项目38个,已开工3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79.67亿元。其中,1-5亿元项目30个,5-10亿元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三德智能大型输送机项目成功签约,凯盛太阳能光伏电池、汇通新能源汽车底盘悬架系统、中鼎汇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晨兴希姆通智能制造、明豪金属表面处理产业园等项目全面投产。今年,我市在谈3个外资项目均已落地,已实现到资214万美元。加快“走出去”步伐,赴上海参加2021中国生物降解材料高峰论坛,赴深圳参加2021国际橡塑展等,全面探索展会招商新模式。持续加强产学研合作,围绕招才引智持续发力,制定出台“文都英才新政20条”,建全企业家队伍信息库,建立公共职业实训基地,及时发放高层次人才及高校毕业生住房及生活补贴等。

(六)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全面落实交通强国试点工作,德上高速(桐城段)和无岳高速(桐城段)顺利推进,G237S462S337国省干线公路养护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争取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5个,获中央预算内资金15496万元,棚户区改造新开工500套,基本建成1071套,均已竣工验收。公用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区污水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进,城区主次干道路灯亮灯率达95%,背街小巷路灯亮灯率达100%。全市上半年完成5G基站开通60个,在建13个。2021年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完成环境整治和改厕工作,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05%34家规模养殖场完成“一场一策”改造任务。启动“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桐城市成功跻身安徽省全国数字乡村 4+1 建设试点。

(七)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全省最优、全国一流”标准,全面优化三级政务服务清单,推广应用7x24服务地图。上半年,我市云平台办件量、即办事项占比、县级行政审批事项办件覆盖率均居安庆市第一。扎实推进“一枚印章管审批”,已获省批复同意将桐城经开区列为行政审批改革试点;“智慧园区”平台系统已完成初步开发,正在进行优化调试;稳步推行“标准地”改革,已累计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4宗,共计207.95亩,区域评估工作有序推进。目前我市国资国企已完成审计46家,完成评估39家,研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意见、集团公司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运行效率。林长制改革深入推进,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已通过省级验收;绿色长廊创建经验获中央深改组现场调研;我市三个示范区先行区示范点建设获阶段性成果。全市206个村全面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215月份被评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单位。

(八)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融入合肥都市圈、主动嵌入合肥都市圈产业体系,与合工大共建产业研发中心,永生机械公司与合工大研发的重型输送智能成套装备即将形成产业化,持续开展与中科院、安徽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所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及其他发达城市深层次合作,对接汽车零部件等优势产业,与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签订协议,共同编制《桐城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依托桐城经开区、双新产业园,有效承接了长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金田新材料与复旦大学成功研发双向拉伸BOPE膜,同丰橡塑与青岛科技大学研发项目进入应用阶段。1-6月份,桐城市4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实现产值7.8亿元,其中沪苏浙地区销售额达到4.5亿元。持续推进医联体和医共体建设,加强与安医、中科大附院、中医大附院等医联体交流合作,桐城市人民医院与上海同济医院实现全方位合作。

(九)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6月份,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79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8%,低于安庆市下达的4.5%控制目标。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医保参保率达97.9%,养老保险基本达到100%。低保、特困供养等困难群众救助支出6318.36万元,养老服务支出367.42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5.66万元。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增加,新建幼儿园1所,实施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22个,完成义务教育能力提升项目6个,建设“智慧课堂”67所,江淮工业学校综合实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设置18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截至71日累计接种456962针次。补齐基层医疗卫生资源短板,完成11个基层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印发桐城市《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实施方案》,序时推进村级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并深入推进桐城市创建全国和省级卫生城市。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试点工作,文昌三里社区和龙眠碧桂园社区被列为安庆市试点单位。殡葬改革稳步推进,火化率、入葬公墓率保持100%,惠民殡葬全面落实。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强化科技创新,增强跨越发展新动能。全面实施“1143”创新行动,实施企业领航工程,通过扶优扶强、上市培育等手段,梯次培育一批“群主”“链长”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企业。充分发挥在外桐城籍高层次人才优势,推进桐城院士主题园建设。实施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三年行动计划,依托合工大(桐城)产业研发中心,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骨干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构建“企业出题、院校选题、政府助题、科技答题”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数字智造、基础再造,走高端化发展之路。

(二)突出精准发力,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实施产业集聚工程,推深做实产业“链长制”,集中力量重点打造绿色包装、机电装备、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七大优势产业链。通过区域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持续激发滚动投资,强化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确保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力推金田、汇通等企业上市,确保金田今年上市成功。加速建设双港软包装、范岗绿色装饰等特色小镇。加快5G基站建设,发挥电科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作用,重点支持绿色包装、机电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打造一批以汇通、百世佳为标杆的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

(三)培育壮大服务业,打造转型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现代物流、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服务业发展,推进通用机场、物流配送中心、B型保税物流中心、固废处理中心、鲟鱼渠首小镇、桐城货运码头、孔城旅游码头等项目前期工作。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推进商贸服务、住宿餐饮、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文学小镇、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桐城电子商务产业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发展水平,布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商贸流通业市场建设和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商业网点流通体系。

(四)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加速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不放松,聚精会神抢时间、赶进度、提质效,积极推动已供地项目开工、续建项目加快进度、投产项目如期竣工。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带动,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和储备机制,加快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的重大项目,积极谋划争取实施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全力推进通用机场、鲁谼山水库、城乡大建设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力做好引江济淮二期、抽水蓄能电站(唐湾站点)、鲟鱼渠首小镇、桐城货运码头、孔城旅游码头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整县(市)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

(五)突出攻坚克难,提升城市品质上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全面实施城市大建设,加速推进望溪路“白+黑”、乐孔线向前段(南段)等项目建设,畅通路网体系。全面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的工业用地和厂房。建成启用市医院新区一期、全民健身中心。持续落实“五控”措施,扎实开展净土行动,加快黑臭水体、入河排污口整治,谋划实施龙眠河城区段综合整治,推动绿道、绿廊、绿地等城市微改造,确保水清岸净、青山常在、空气常新。

(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强化产业带动,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重点围绕粮油、畜禽、水产、茶叶、蔬菜等特色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禽羽绒产业园、智慧农业产业园二期、新希望生猪产业园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做优“桐城锌米”“桐城小花”“桐城水芹”“桐城蛋鸭”等特色品牌,打造一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提高农村“三变”改革质量,扎实做好范岗镇高黄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七)深化开放融合,在一体化进程中实现更大发展。紧抓合肥都市圈、长三角一体化等发展机遇,实施“南接北融东联”工程。以建成合肥都市圈南部副中心和重要增长极为目标,主动作为,在农业合作共建、产业互利互补、交通互联互通、文旅共建共享、教育卫生协同发展等方面加强合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落户桐城。主动对接沪苏浙,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深层次合作,依托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加快推进与南京、昆山、上海临港等开发区合作共建,打造跨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

(八)加强民生和社会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确保城乡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落实各项稳企业稳就业补贴政策。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民生工程,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推进“一卡通”应用。加强“智慧校园”、幼儿园、义务教育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规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化医药卫生综合改革,支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快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整体水平。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强化“雪亮工程”深度应用,建立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制度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关于桐城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监督法》等规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桐城市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产业层次还不高、营商环境还存在短板、乡村振兴任重道远,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压力进一步加大等。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1年是开启“十四五”规划和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定信心决心,努力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当前我市经济运行中还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和矛盾困难,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桐城经济运行总体稳健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们要充分学习、理解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锚定征重返全省十强、打造“人文胜地、智造名城”目标,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孕新机。全市上下要围绕目标、聚焦重点,补短板、抢进度、攻难点、抓落实,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确保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巩固向好势头,推动工业经济更好发展。坚持项目带动,在产业发展上强力攻坚,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大发展、快发展。主动承接好先发地区的产业转移,打造长三角重要的生产加工基地。深化产业“链长制”,将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得规模更大、层次更高。加强企业培育,打造一批行业小巨人、单项冠军、瞪羚企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步伐。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数字化转型,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随时办服务机制。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优化资金、土地、劳动力高效配置机制,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双招双引”主线不动摇,进一步强化项目意识,创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把对接服务工作做到企业家的心坎上,感召和集聚更多企业到桐城投资、更多人才到桐城创业。

三、突出乡村振兴,力促民生事业长足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上下功夫,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目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打造美丽宜居村庄,提升人居环境;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增收,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在强化民生保障上求实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切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办好民生大事,重点围绕就业、教育、卫生、养老等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关于2020年度桐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2021720日在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李立国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局对2020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各单位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顺利完成了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调整的年度预算。从总体上看,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财政保障措施得力。财政资金支出本着优先解急难、保运转原则,首保疫情防控工作经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灾后恢复重建。与此同时,全力保障基层运转,2020年市财政新增对下体制内财力补助8896万元,合理界定市镇两级财政事权,建立均衡可持续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制度。用活用好各类资金,2020年争取新增债券资金8.28亿元,支持市医院新区、双新产业园基础设施、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和棚户区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全年中央财政直达资金累计使用5.28亿元,支付率达96.2%,为我市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政策积极有效。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3.3亿元。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围绕首位产业、传统产业,建立绿色包装、智能汽车零部件、生态家纺等7个优势产业链,拨付产业扶持政策奖补资金1.06亿元。做实做细金融服务,持续开展政府增信服务,新型政银担新发放9.99亿元,续贷过桥资金累计扶持企业79936.77亿元。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修订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奖励政策,强化引导,2020年新增挂牌企业13家。

——“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全面落实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实施意见,积极筹措各类资金清偿到期债务8亿元,借新还旧、债务展期缓释到期债务风险7.8亿元。扎实完成PPP中期评估工作,明确政府支出责任。全力配合打赢脱贫攻坚战,安排资金1.92亿元,支持产业扶贫、就业脱贫、智力脱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扶贫工程建设。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高质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年实现环保支出6284万元。

——审计整改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工作,召开全市审计整改工作会议,要求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对整改期限及相关责任人等作出明确要求,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改出成效。市人大常委会对五家重点部门开展专项督查,要求被审计单位要以问题为导向,正视问题、认领问题,查漏补缺,认真落实整改任务。此外,审计部门积极与纪检监察、巡察等部门协调配合,使审计整改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切实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针对2019年审计工作报告中问题,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推动问题整改,审计整改工作成效明显。截止202012月,收回国有资产资源收入134.1万元,清退违规集资款22.24万元,上缴财政18.27万元、原渠道扣回违规列支资金54万元,偿还各类债务226.83万元,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3项。目前尚有个别问题未整改到位,主要是正在履行司法程序,或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审计机关将持续督促相关单位加快整改工作进度。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2020年度,市财政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成效明显,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推动了经济恢复和社会大局稳定。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审计方面

1.专项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是个别专项资金审核不到位,资金拨付程序有待规范。市发改委在老工业城市改造中,对安徽中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投资额审核不到位,超进度拨付项目资金100万元。二是部分项目进度滞后,专项资金效益未达预期。涉及市发改委老工业城市改造3个项目、文昌办事处特色(文学)小镇建设项目。

2.民生保障应补尽补有漏洞。截至20215月,14个镇(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296个残疾人、黄甲镇7个因病致贫残疾人,未纳入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范围。

3.待结算收入清理不及时。20161月至201912月,市财政局累计待结算资金868.67万元,长期挂账。

(二)预算执行审计方面

1.“三公经费”核算管理不精准。抽查市农业农村局、双港镇、青草镇、新渡镇、大关镇、范岗镇招待费数据发现,财政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三公经费”报表数、账面数及各单位上报数据均不相符,且数据差异较大,“三公经费”缺乏准确有效管理。

2.收回的不良资产本息未及时上缴财政。市国有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清收不良资产本息合计167.20万元,至20215月末未上缴市财政。

二、部门及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含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在市本级预算执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预算执行审计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对我市16个部门单位开展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部门各单位预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少数部门单位在收支预算执行、政府采购及招投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问题:

(一)收入预算执行方面

1.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原第八中学、江淮工业学校、天城中学租金等未上缴非税专户178.87万元,直接用于单位各项支出。其中:原第八中学租金106.93万元、江淮工业学校租金和代管经费46.93万元、天城中学租金25.01万元。

2.滞留财政收入(非税收入)。原市公管局、江淮工业学校未及时缴入非税及国库资金415.93万元。其中:原市公管局工程交易服务费等278.74万元未及时缴入国库;江淮工业学校租金收入137.19万元未缴入非税专户。

3.国有资产租金收缴不到位。市总工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体育局、鲟鱼镇129.66万元房租收取不到位,其中:市总工会至20208月末累计欠收租金119.45万元。

(二)支出预算执行方面

1.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短板。

一是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市教育局、原市体育局、鲟鱼镇挤占挪用专项资金910.4万元,其中:市教育局将各类教育专项资金751.48万元用于偿还债务、发放补助、公用经费开支等非专项支出;原市体育局将体彩公益金123.92万元用于人员经费和机关运行支出;鲟鱼镇将美好乡村资金35万元用于日常公用支出。

二是部门特定资金管理使用不合规。20146月至201912月,市总工会超范围、超标准发放救助和互助互济资金213.86万元。2017年末市总工会机关违规滞留专项帮扶和送温暖资金133.65万元。20162019年,市总工会未开展困难职工调查摸底工作即发放春节送温暖资金1788人次162.24万元;向资料不齐人员发放救助资金1079人次170.18万元,救助范围及金额的合理性无法界定。

三是专项资金“趴”账,效益不明显。至20193月末,原市科技局所属生产力促进中心账面结存货币资金54.46万元。

四是重复参保人员选择性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20172019450人选择性享受医疗保障待遇,涉及城镇职工报销金额340.59万元,城镇居民报销金额336.93万元,新农合报销金额318.49万元。

2.超范围超标准列支费用。江淮工业学校、原第八中学、市总工会超范围超标准列支费用77.4万元。其中:江淮工业学校发放3名长期不在岗人员一次性奖金7.36万元,将实发工资23.55万元计入学校收入;原第八中学突破应发控制总额,超限额发放津补贴27.49万元;市总工会无依据列支工会经费代收工作人员外出培训费19.00万元。

3.部分发票所载内容与实际发生经济事项不符。鲟鱼镇、天城中学、江淮工业学校支出发票所载内容与实际发生经济事项不符68.31万元。其中:鲟鱼镇以工程发票、办公费等列支招待费24.78万元。天城中学通过虚列人员工资列支招待费等22.40万元。江淮工业学校通过编造购物清单列支招待费21.13万元。

4.审核把关不严多付费用。江淮工业学校、市教育局多支付费用5.93万元,其中:江淮工业学校多付工程价款4.66万元;市教育局多付工程项目设计费等1.27万元。

5.支出管理尚有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支出票据及附件不合规。涉及龙腾街道办事处、鲟鱼镇、黄甲镇,累计支出143.28万元。其中:龙腾街道办事处以内部食堂报销凭证列支食堂公务接待费78.71万元;鲟鱼镇以收款收据列支费用10.60万元;黄甲镇支出费用53.97万元明细清单不规范。二是支出结算方式不合规。市总工会、江淮工业学校分别违规以现金发放送温暖资金79.10万元、助学金7.91万元;原市经信委通过个人账户支付招商费用23.74万元;鲟鱼镇将材料费转入个人账户进行二次分配及以现金支付房屋修缮费,涉及资金18.79万元。

(三)政府采购及招投标制度执行方面

1.政府采购不规范。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市教育局、天城中学、原第八中学、江淮工业学校、龙腾街道、黄甲镇未按规定履行政府采购手续购置固定资产等,涉及资金176.08万元。

2.村居工程项目招投标监管不到位。20172018年,龙腾街道望城村、蒋山村拆分工程项目,涉及资金154.17万元。

(四)决算报表编制公开方面

1.决算草案编报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市总工会在地税代征工会费集中户列支费用272.10万元;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在其业务单位列支购置电脑等费用60.95万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科技局、原市城乡规划局以其他费用科目列支招待费等22.99万元。

2.未如实公开决算数据。原市城乡规划局、原市经信委招待费决算公开数比实际支出数分别少6.07万元、11.97万元。

(五)往来款项管理会计核算方面

1.往来款管理不规范。一是履约保证金管理不到位。原市公管局201620179个建设工程项目违规提前退交业主单位履约保证金494万元。至20193月末代管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余额计1.34亿元,未按往来单位进行明细核算,往来款明细不清。二是往来款长期挂账。涉及单位有原市公管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市科技局、原市经信委及黄甲镇。三是往来款支出不合规。天城中学每学期代管经费均未及时办理结算、未公布收费支出清单,超范围支出46.87万元。

2.会计核算不规范。一是固定资产未入账。涉及市教育局、天城中学及黄甲镇三个单位,其中:市教育局185.98万元、天城中学87.97万元、黄甲镇1.96万元。二是往来款核算不规范。涉及江淮工业学校、市教育局两个单位,其中:江淮工业学校代管经费153.49万元未入往来应付科目;市教育局将应冲减往来款的支出10万元列入费用科目。

三、村级经济责任审计情况

根据年度项目计划安排,我局对新渡镇香山村、金神镇金鹿村主要负责人开展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重点审计了土地增减挂、土地复垦项目及内控制度执行等方面,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四议两公开”程序执行不严。金鹿村2019年岳武高速无主坟迁坟项目,涉及资金6.50万元;香山村2019年荒废林地复垦项目,涉及资金107.57万元;香山村2019年曹新屋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涉及资金55.79万元。

(二)未按规定履行评估手续。香山村三个土地增减挂项目未按规定进行评估,涉及资金169.38万元。审计期间,香山村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了评估,实际支付价款超出评估价款6.34万元。

(三)虚报无主坟迁坟费用。20212月香山村支付桐城市新姚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等三家公司迁坟费用8.98万元。经香山村与施工方协商,改变计价方式,实际支付迁坟费用1.77万元。后期三家公司返还资金7.21万元,至20216月末,此款未缴入村集体账户。

(四)多支付工程价款及费用。香山村、金鹿村累计多支付19.19万元。一是多支付工程价款。香山村支付曹新屋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资金55.79万元,审计期间,香山村聘请中介机构进行了审计,审计结算价款36.92万元,实际支付价款超出审计结算价款18.87万元。二是多支付费用。金鹿村重复支付或多支付相关费用0.32万元。

(五)违规设立“账外账”。金鹿村通过账外举借债务等方式获得资金243.70万元。累计账外支出241.62万元,主要用于还本付息、村部大楼装修、招待费等。

(六)违规举借债务。金鹿村新农村理事会通过举借债务、销售房屋等方式获得资金894.99万元。累计支出894.19万元,主要用于还本付息、征地补偿款、主体工程款等。

(七)集体收入收缴不到位。金鹿村房屋租金及土地流转管理费收缴不到位,涉及资金22.26万元。

四、国有企业审计情况

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安排,市审计局对市供水集团公司及下属单位20182019年度资产负债损益情况进行了审计。市供水集团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筑牢用水安全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收入上缴不及时。截至20206月末,自来水公司账面应缴未缴财政收入999.38万元。其中:水资源费20.73万元,水费附加70.64万元,配套费319.39万元,污水处理费471.24万元,垃圾处理费117.38万元。

(二)经营收入收取不完整不合规。一是经营收入未及时足额收缴。至20208月末,市政工程安装公司应收未收工程安装及立户费用计1694.50万元。至20205月末,自来水公司应收未收水费、垃圾处理费及污水处理费计651.54万元。二是无依据减免经营收入。市政工程安装公司无依据减免或缓交部分项目立户费计46.95万元;部分项目签订合同时无依据下浮项目收费。国际大酒店招待用房和免费提供客房少收房费5.32万元。三是收入执行标准不一致。自来水公司因前期商户门面经营更改为居民自住等原因,用户信息变更不及时,水费与垃圾处理费收费标准不一致,涉及数据936条。

(三)工程管理不规范。市政工程安装公司工程签订合同无编号,部分合同未附工程预算表,个别开发商立户项目未签订安装合同。记账凭证未附安装工程资金结算进度表,工程收入结转进度情况不清晰。

(四)少数费用支出票据与附件内容不符。自来水公司以购营养保健品发票列支其他费用13.06万元。

五、专项资金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对市征收办管理使用的20142019年度部分拆迁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抽查。审计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市征收办创新机制,开展了一批国家、省重点工程项目的房屋征收工作,较快较好地推动了我市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征收管理体制不规范,国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市盛大拆迁公司现由5名职工个人持股,但从实际投资人、收入来源、审批决策人等来看,应属国有企业。至20208月末,该公司实际赢利842.85万元,但因其设立登记为私营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东依法享有税后利润的分配权,国有资产存在安全隐患。

(二)拆迁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合规。一是未严格执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市盛大拆迁公司对10个项目超规定时间搬迁的被征收户,发放搬迁奖励1024.63万元。二是多支付各项费用。市盛大拆迁公司以重复签订合同、重复结算、虚列费用方式多支付拆除费、渣土清运费等30.26万元。三是项目结余资金大量闲置。市征收办管理的拆迁专项资金结算不及时,20172019年各年平均结余资金分别为1.79亿元、2.56亿元、2.54亿元。

(三)拆迁资产管理不到位。原市房屋拆迁安置中心20076月前购置的8套过渡房长期未清理,存在过渡房尾款收取不清、房租长期未收、过渡房被长期无偿占用等情况。

(四)内部控制不健全。一是对拆迁涉及的拆除公司审核不到位。与不存在的公司名称签订合同,涉及资金44.82万元;与未成立的公司签订合同,涉及资金18.89万元。二是合同管理不规范。所有评估项目未签订评估委托合同,涉及资金299.82万元;部分拆除项目未签订拆除委托合同,涉及资金78.04万元。

(五)财务管理不到位。审计发现,市征收办未履行竞争性谈判等手续,结算单价、方式不一,累计支付房屋拆除费、渣土清运费921.62万元。支出票据不合规、核算不准确等财务不规范问题,涉及资金666.37万元。

六、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情况

市审计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战略决策部署,2020年开展了范岗镇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通过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环保意识,不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落实方面,业务资料管理不规范,项目实施资料存档不全、处罚文书不规范、考核资料不完善、实体企业名单不实。

(二)土地资源资产方面, 2017年土地复垦目标任务和2018年度土地增减挂目标任务未按时完成;位于舜城·凯旋华府门前一面积为7.3761亩土地处于闲置状态,征而未用。

(三)林业资源资产方面,挂镇村虎山嘴造林小班、棋盘岭村夹塘山造林小班、高黄村汪家大屋造林小班3个林业资源改造项目实施效果不佳,项目后期管护不到位,财政资金效益发挥不明显。挂镇村省级森林抚育示范片项目,财政补助资金15.49万元,工程未进行招标、未进行决算审计,资金支出程序不合规。桐城市牯牛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省级油茶抚育项目,项目计划书编制不严谨,申请财政补助资金60万,实际补助11.72万元,存在较大差异,且费用支出与其他项目混合入账,未进行独立核算,单个项目实际支出无法确定。

(四)水资源资产方面,河长制执行不力,制度落实不到位,河长会议记录不完整,河长制目标任务考核情况、考核结果、督察台账及巡河记录不完整。

七、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情况

20207月至20216月,市审计局共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71个,审计投资额14.75亿元,建议调整减少投资额8815.27万元,实施跟踪审计项目9个。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竣工决算审计方面。一是基建程序未执行,变更手续后补。吕亭中学二期附属工程未进行地质勘探,后期变更较大;住建局北八路、铁西北路开工前准备不足,停工4年后重新启动,建设成本增加;经开区和平苑部分项目、桐城市救助管理中心工程等部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变更,未经相关部门重新审批或存在先实施后补会议纪要的情况。二是设计、监理应招未招,合同管理不规范。市教育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住建局部分项目的设计、监理等达到集中采购或招标限额未履行相应程序;农业农村局2019年高标准农田项目补充协议签订违背了合同及招投标实质性的规定;桐城市人民医院新区建设项目未按合同约定付款;和平苑小区、双新伊洛小区等安置点项目工期滞后现象普遍。三是负变更手续缺失,工程结算把关不严。施工单位未完成合同约定的全部施工内容,大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合同内未施工的项目未出具负变更手续,办理结算时也未予以扣除,建设单位造价控制的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二)跟踪审计方面。一是工程量清单控制价滞后。六尺巷片区(含张府、吴府)恢复与修缮PPP项目清单控制价滞后,项目进展缓慢。二是工程管理不规范。东部新城市人民医院新区项目设计不到位,工期延误,后期返工、重复施工较多;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因勘察不到位,现场变更频繁。三是PPP项目公司内控制度不健全。六尺巷片区(含张府、吴府)恢复与修缮PPP项目投资单位与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交叉,职责不明;东部新城师专、龙腾大道及二期路网等项目PPP协议与补充协议不一致,项目运维责任不清。

八、审计发现问题处理情况

(一)强化监督职责,严格依法移送。市审计局严格履职尽责,积极做好线索移送工作。目前移送审计线索2条,免职1人。

(二)狠抓整改落实,压实整改责任。针对20207月至20216月审计发现问题,有关部门和单位已整改963.15万元,其中:上缴财政867.36万元,督促收回欠缴国有资产租金收入7万元,原渠道归还挤占专项资金35万元,收回多支付的工程款53.79万元。对于具备立即整改条件的,被审计单位已现场整改;对于需要后期整改的,我局将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要求,被审计单位也在积极整改。

九、审计建议

(一)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效率。财政部门应根据市人大的监督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强化政府预算执行全过程管理。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力度,完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确保专项资金分配使用精准高效,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要规范往来资金的账户、核算及存放等,完善往来资金监控体系,对往来资金进行实时动态监控。深入贯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控非生产性支出,确保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

(二)树牢财经法纪意识,用好用活公共资金。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制度,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如实入账且收益及时上缴。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加大对重大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建全风险防控体系,重点围绕项目招标、设计变更、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建立起建管分离、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项目建设管理新体制,确保项目实施规范,资金使用高效。

(三)强化审计结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质效。对于审计查出问题,要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压实被审计单位问题整改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对审计整改情况的监督考核力度,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要打好审计整改“组合拳”,借力人大常委会重点部门督办、全市审计整改调度会议制度,推动审计整改工作走深走实。此外,针对审计发现的各领域薄弱环节,各部门各单位要举一反三,找准体制机制漏洞,健全规章制度,从源头上推动问题整改,切实防范“屡审屡犯、屡改屡犯”问题发生。

 

要闻专递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学习研讨

4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召开扩大会议,专题学习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规定的相关内容,并开展交流研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智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周朝元出席会议。

会议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要论述、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及李锦斌在中央第五巡视组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整改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动员部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内容。会议还集体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简史。

随后,按照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有关要求,围绕“四看四促”,结合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部分委室负责人开展了交流研讨。其他成员做书面交流。

会议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我们要充分认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严重危害性,以太和县医疗机构骗保问题和杨波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为反面教材,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全面检视、靶向纠治,进一步推深做实警示教育,切实把深化警示教育成果转化为提升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会议要求,各委室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开展进一步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的重大意义,带头树立正确风向标,发扬实干、苦干后勤精神,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要切实把警示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把警示教育与人大工作有效衔接,确保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取得实际成效,为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市人大机关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并召开学习交流研讨暨工作推进会议

49日上午,市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来到桐城中学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渡江战役的光辉历程,缅怀了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随后,全体人员赶赴机关一楼会议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交流研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副主任陈玉莲列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室主任周朝元主持会议。会议集中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17问以及《关于印发<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正面清单><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负面清单>的通知》文件精神。部分委室负责人在会上作了研讨发言,大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等以及近期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工作实际,畅谈学习体会,交流工作打算。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江学潮强调,要充分认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扎实完成党史学习教育各项目标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以高站位、广视野、实态度认识和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真正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新动力、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6次主任会议召开

42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6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张文芳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35 次会议议程、日程安排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纪要(常委会组成人员集中走访意见)落实情况汇报;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增加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相关议题的汇报;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调整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对口联系单位的汇报;讨论了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试行);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35 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市政府办负责人等列席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7次主任会议召开

5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7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刘刚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情况的报告;讨论了2021年度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领衔督办重点代表建议案有关情况;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35 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市政府办、市自然资源规划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文旅体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召开

5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金秋明在审议人事任免相关议题时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国有资产管理、职业教育发展、代表建议案办理、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规范物流市场专题询问)落实情况的汇报;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审议了人事任免事项。

在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国有资产管理、职业教育发展、代表建议案办理、2020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规范物流市场专题询问)落实情况的汇报后,江学潮指出,希望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持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圆满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在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报告后,江学潮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前提。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优化部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镇村积极性,确保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按序时进度实现“量”、“质”双达标。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情况的报告后,江学潮指出,近年来,全市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高对公共卫生事业重要性的认识,重点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补齐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切实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金秋明在审议人事任免事项时,对拟任人选相关情况作了说明。

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同志;新渡镇人大、龙腾街道人大工委负责同志并各邀请2名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在审议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市人大党组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交流研讨会召开

527日,市人大党组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交流研讨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

江学潮指出,要深刻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优势,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强化理论武装、铸牢思想根基,通过学党史、悟真理,全面提高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能优势,把党史学习教育与依法履职行权结合起来,把党史学习教育同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强化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人大工作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独特优势,完善人大“双联系”工作机制,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以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为抓手,当好群众利益的维护者和发言人。

会上,市委讲师组讲师作了“百年仍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专题报告,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交流了学习心得。

市人大常委会全体负责同志,驻会委员,市人大机关各委室主任、副主任,机关支部书记,二级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8次主任会议召开

6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8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36 次会议议程、日程安排情况的报告;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 36 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等列席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召开

6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储江和副市长金天柱列席会议。

会议审议了人事任免事项。

储江在审议人事任免事项时,对拟任人选相关情况作了说明。

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相关工作机构、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同志列席会议。邀请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市人大机关举办“回望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618日,市人大机关在唐湾镇蒋潭村举办“回望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上党课。

江学潮在党课上指出,要初心永固,不忘来时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保持优良传统,弘扬时代精神;要切实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会前,江学潮一行还瞻仰了大独山烈士陵园、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现场感受革命前辈和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为民情怀。

市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党员干部等参加上述活动。

 

  市人大机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

629日上午,市人大机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朝元主持会议并传达党代会精神。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国共产党桐城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及中共桐城市第十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江主任在会上要求:一要学报告,明奋斗目标;二要学报告,找工作短板;三要学报告,提实干能力;四要学报告,抓工作落实;五要学报告,严清廉作风。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49次主任会议召开

71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9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章友厚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议程、日程安排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纪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落实情况汇报;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工作情况的报告;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市政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文旅体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召开

7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会议。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储江在审议人事任免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高标准农田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落实情况的汇报;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工作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决算和审计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桐城市2021年财政预算收支的报告;审议通过了《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暂行办法(试行)》。会议还审议了人事任免等事项。

在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高标准农田建设、公共卫生体系能力建设)落实情况的汇报后,江学潮指出,近两个月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和要求,夯实工作基础,深入调查研究,认真补缺补差,开展了一系列严谨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广泛听取社情民意,努力将这些关乎群众长远利益的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法院关于刑事审判工作的报告后,江学潮要求,市人民法院要深化思想认识,树立科学司法理念,充分发挥庭审的功能作用;要严格依法办案,强化刑事审判职能,依法审理各类刑事案件;要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刑事审判质效,做到事实调查、证据展示、控诉辩护、裁判说理在法庭;要强化协调配合,优化刑事审判司法环境,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决算和审计报告后,江学潮强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地方可用财力,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合理编制收入预算,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要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持续强化和规范“三公”经费管理,缩减公务开支;要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坚决落实“两个优先”要求,确保“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序列,兜牢民生保障底线;要强化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提高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后,江学潮指出,今年以来,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希望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在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更高水平开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上取得新进展;要积极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的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自主可控、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要认真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储江在审议人事任免事项时,对拟任人选相关情况作了说明。

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在审议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题调研

 

414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胡根生带队赴孔城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该镇人大主席童长城、副主席琚秀平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深入到该镇铁山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标准、资金管理、工程养护等情况,并召开了由相关部门、基层干部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相关村的情况汇报以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调研组对该镇高标准农田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了充分肯定,同时强调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到关系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加强部门资源整合,重视建后管护,切实增加农民收益。

据了解,2019年至2021年,市农业农村局下达该镇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62万亩,项目总投资6352.5万元。2019年度1.23万亩任务涉及光明、镇东2个行政村,目前所有工程项目已全部完工。2020年度1.16万亩任务涉及铁山、王店2个行政村,目前所有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2021年度1.23万亩任务涉及姜范圩、红庙2个行政村,目前正在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调研

       4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队就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何智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桐城东站、市人民医院新区、和平路跨高速拟建桥、体育馆等地,详细了解我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意见和建议。何智指出,空间支撑发展,规划引领未来。我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站位要高,要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符合新发展理念,主动作为精编制;紧紧抓住总体规划对未来我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通过摸清家底,广泛听取意见,明确目标和实施路径;要立足长远,结合桐城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规划为引领,谋深谋远、抓紧抓实目标任务、发展重点,精准谋定城市发展方向,引领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各相关单位要加强沟通衔接,形成工作合力,全力绘就桐城美好蓝图。

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市人大机关赴翻身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宣讲活动

 

429日下午,市人大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文昌街道翻身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宣讲活动,推进驻区单位进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智,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朝元参加活动。

全体党员首先参观了开明义纪念馆,详细了解了翻身合作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实现繁荣发展、共同富裕的翻身历史。

随后,开展“百年党史大家讲 百场宣讲砺初心”微宣讲活动,市人大机关党支部书记方金水给大家作了一场题为《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的党史学习教育微宣讲。分别从四个历史时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救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和强国大业,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宝贵经验。

与会党员认真聆听宣讲,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深刻感悟了党的初心使命,厚植了爱党、爱国情怀。

市人大机关全体党员,文昌街道主要负责人及翻身社区部分党员参加宣讲和志愿服务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回头看

 

为进一步巩固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成效,提升办理质量、强化工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联络室会同市委督查考核中心、市政府办公室,决定开展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回头看”活动。明确“回头看”范围为:2020年承办的市人大代表建议;2019年、2020年办理结果类型为列入计划拟解决或拟采纳类“B”的市人大代表建议;人大代表反复提的建议。“回头看”活动分单位自查和专项督查两阶段进行。拟于6月份采取听汇报、看现场、邀请人大代表座谈等形式,开展专项重点督查:一是对代表承诺解决的事项(A类):主要检查是否真正落实到位,有无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内容,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无期限办理。对已出台新政策或者有新进展的,要及时向代表通报情况。二是列入计划拟解决或拟采纳的事项(B类):对20192020年度答复结果类型为“B”的建议,要认真梳理,暂时无法按时落实的,要制定明确的办理计划方案。三是市人大、市政府领导督办的重点建议,各承办单位要进一步跟踪办理成效,及时和代表沟通反馈。旨在倒逼各承办单位将办理工作与部门工作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进一步提高建议落实率。目前各办理单位正在积极自查中。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执法检查

 

为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简称《精神卫生法》)在我市的贯彻实施,规范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维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623日上午,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情况进行检查。副市长彭凯参加会议。

执法检查组先后前往黄甲镇卫生院、安徽省荣康院,详细察看两地的医疗设施配套、科室建设、患者服务管理等情况,并耐心询问两地在贯彻执行《精神卫生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医疗保障局、市残联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能职责汇报了《精神卫生法》贯彻实施情况,并交流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意见建议。

陈玉莲强调,要站在全面健康、全面小康和补齐公共服务、民生短板的高度,切实增强对精神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完善救助制度和服务体系,加强患者排查、危险性评估及随访管理等工作,规范精神卫生服务;要主动发现精神障碍患者,推动医疗救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惠民政策研究,推进我市精神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

 

6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检查组前往北街小学、龙腾街道桃园社区等地,实地查看有关基础设施建设,了解近年来全市各领域在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方面的工作情况。

检查组在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就我市贯彻实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存在的困难问题进行了探讨。

陈玉莲在座谈会上指出,要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努力营造关爱、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环境;要注重成效,发挥部门联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零容忍震慑打击各种侵害行为,全力推动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

 

623日,市人大《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座谈会在市司法局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天柱出席会议。

会上,市司法局、市人民检察院、市人民法院、市公安局及其他相关单位人员分别围绕《社区矫正法》颁布施行一年来的工作情况作了汇报。

在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后,江学潮充分肯定了各相关单位宣传、贯彻、执行《社区矫正法》取得的成效。他指出,社区矫正关乎社会稳定,各相关单位要切实筑牢社区矫正阵地,严格社区矫正执法,强化社区矫正帮扶教育;要坚持社区矫正监管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的常态化,监督社区矫正工作制度落实,及时发现并整改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会前,江学潮一行实地考察了龙眠街道司法所,了解了司法人员配备、社区矫正档案及工作台账等。

我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62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检查组先后前往海特燃气、安徽金田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地检查,与企业相关负责人面对面沟通,了解安全法规贯彻实施、主体责任落实、风险防范能力建设等相关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检查组听取了我市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存在的困难问题交流了意见建议。

陈玉莲在座谈时指出,要强化责任担当,夯实企业主体责任,把抓安全生产真正变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抓实部门监管责任,全面摸排安全隐患,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要强化防范意识,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宣传实效,使“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深入人心;抓好安全培训,做到全覆盖、常态化,提高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确保每个环节都可防可控。

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市人大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观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图片展

 

为进一步加强党史教育,不断升华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72日上午,桐城市人大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美术馆参观“红色印记 光辉历程-桐城党史百年图片展”。

展览分为”峥嵘岁月”“扬帆启航”“改革奋进”“走向辉煌四个篇章,包括580张图片,从不同时期、不同侧面反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桐城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通过参观学习,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峥嵘岁月,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激励人大干部更好地履职尽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刑事审判工作调研

 

76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座谈会上,江学潮详细听取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律师协会有关情况汇报,针对当前刑事审判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江学潮要求,市人民法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增强刑事审判责任感、使命感,将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有序,促进公平正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司法公正,提高审判质效,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坚持人民至上,注重保障人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公、检、法、司要协调配合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升办案质效,共同维护司法权威,构建桐城稳定和谐社会。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负责人,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和司法工委委员、人大代表,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座谈。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督办代表建议案办理情况

 

77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建议案办理座谈会在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座谈会。

会议围绕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第44号(关于在新渡镇安装消火栓设备的建议)、126号(关于加大禁放禁烧源头治理力度的建议)、127号(关于限制市区香纸鞭炮经营销售的建议)三个建议案办理情况进行座谈。会上,提出议案的市人大代表介绍了案由并给出合理化建议,相关承办单位一一答复。

在听取与会人员的发言后,陈玉莲指出,人大代表建议案凝聚着代表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呼声。人大代表大部分根植于基层,要充分发挥身在一线的优势,广泛听取群众呼声,聚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代表建议案牵头承办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务必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举一反三,逐一落实,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要做好宣传引导,从自身做起,站在市民的角度,找准问题症结,增强办理实效。平时要加强内外上下的沟通交流协商,及时协调解决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多元包容性的社会治理方式,确保高质量完成代表议案办理任务。

有关方面负责人参加会议。

 

 

 

 

征文选登

初心向党   砥砺前行

(市人大办公室      芳)

七月,党旗飘飘;

七月,红歌嘹亮;

七月,承载着一段辉煌的历史;

七月,吟唱着一首经久不衰的歌!

七月,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在这激动人心的日子里,我们静心凝望,100年的栉风沐雨、100年的砥砺奋进,一一在心头上演。

自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从此,在这片美丽的国土上,财富让人掠夺,文化让人摧残,人民任人宰割。但1921年的七月,嘉兴南湖上的一艘红船冲破了层层乌云,照亮了黑暗,中国人民的“太阳”——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篇章!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百年不短,一百年里我们党用热血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实现了人民解放;一百年不长,一百年里我们党用赶考精神带领人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

百年风雨百年梦,万里征程继初心。这百年辉煌,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前仆后继创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浴血奋斗铸就的。

先驱者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奠基人;

开国将军黄镇,新中国第一代将军大使,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革命和外交事业;

两弹元勋邓稼先,一生淡泊名利、呕心沥血,用生命之躯铸就了大国之盾牌;

一代又一代的宜城儿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而在我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位以人民为上的共产党员。面对2020年那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桐城市水利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梁轶飞第一时间奔赴汛期最为严重的双港镇,指导抗洪抢险,开始了以堤为家的驻守生活! 15个日日夜夜,梁轶飞每天只睡3个小时,大家看到他眼里布满血丝、喉咙嘶哑、面容憔悴,都劝他下堤休息,但他总是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一名水利人,洪水不退,我决不能退!”凭着过硬的专业技术,梁轶飞带着技术团队共有效处置大小险情189处,创造了桐城防汛史上的奇迹。去年,梁轶飞还作为安徽省防汛抗洪一线的优秀代表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一名名党员就是一面面鲜活的旗帜!党用行动诠释着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手握伟大复兴的接力棒,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担时代使命,不负先辈传承,与时代同行、与梦想同行、与人民同在,用青春和热忱书写无愧于新时代的华丽篇章!

 

 

 

让疫苗接种跑出“吕亭速度”

——吕亭镇人大主席吴晓卫工作侧记

近段时间,在吕亭镇中心卫生院和兴店两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的群众正有序进行登记、接种、留观。

截至目前,吕亭镇疫苗接种量已达31213剂次,疫苗接种单日完成量多次位居全市前列,获得了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而在疫苗接种“吕亭速度”的背后,更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的推动,他就是吕亭镇人大主席吴晓卫。

迅速进入角色

换届调整后,到吕亭工作还没两天的吴晓卫就迅速进入了工作角色。为了确保工作不断档,不出现死角,吴晓卫在第一时间对其个人分管工作进行梳理,并及时做好相关资料、文件等工作的交接。同时对分工的新店村和分管领域的两个卫生院等进行了实地走访,积极在实践中做到“零过渡”“快磨合”。就在吕亭就任的第四天,接到上级反馈的次密切接触者信息后,吴晓卫立即行动,联合派出所、卫生院人员到涉及村对次密切接触者进行劝导隔离,并督促对房屋进行消毒处理,直到晚上1120,吴晓卫还和同事奔波在前往隔离点的路上。

岗位就是责任

“昨天一天跑了15个村,今早起来头疼的厉害,不吃止疼药都受不了。”市里分配的疫苗下来后,镇里的疫苗接种进度却一度放缓。吴晓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全面摸排各村疫苗接种进度情况,他一天内跑完全镇15个村进行调研,逐村调度分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市级分配到镇的疫苗进行合理分配调度。当天晚上,就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吴晓卫依然坚持在卫生院坐镇,只为了保障疫苗接种的顺利进行。“岗位就是责任。”吴晓卫每次开会调度时都要强调这句话“我们把疫苗接种推进到位,就为我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多构筑一道屏障!”

践守为民初心

“履职尽责为人民,人大代表更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在吕亭镇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所作的人大工作报告中,吴晓卫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为民服务的决心,更是用实际行动践守了为民初心。自疫苗接种工作开展以来,他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把疫苗接种作为政治任务来抓,不断压实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每日更新名单,按日调度、全面推进,加快构筑生命健康“防护墙。

“推动疫苗接种,不仅是广大群众信任与支持的结果,更是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和各级干部“5+2”、“白+黑”倾心付出的结果,他们更辛苦!”吴晓卫笑着说道“只希望大家能够提升疫苗接种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疫苗接种的良好氛围!”   (文:光宇菲)



大事记

2021 49日上午,市人大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来到桐城中学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渡江战役的光辉历程,缅怀了革命先辈们的丰功伟绩。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带领全体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2021426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队就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进行调研,先后实地察看了桐城东站、市人民医院新区、和平路跨高速拟建桥、体育馆等地,详细了解我市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项目建设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

2021429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6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张文芳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2021429日下午,市人大机关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赴文昌街道翻身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微宣讲活动,推进驻区单位进社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深做实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智,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朝元参加活动。

2021 511日,滁洲市琅琊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立一行来我市考察预算联网监督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市人大办公室、预算工委陪同考察。

20215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7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刘刚在讨论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

2021526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金秋明在审议人事任免相关议题时参加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会议。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

2021526日,文昌街道党工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智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1527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家齐、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主任姚巍等一行来桐城调研社会救助工作。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副主任陈玉莲及副市长刘刚等陪同。

2021527日,市人大党组中心组(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读书班暨交流研讨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

2021 528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政法委书记江学潮率队到青草镇督导党史学习教育,并在沙铺村开展主题微宣讲。

20216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到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并赴直属机构作题为《热血铺就奋斗路,牢记使命守初心》的微宣讲。

2021617日,桐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48次主任会议。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

2021 61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出席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储江和副市长金天柱列席会议。

2021 618日,市人大机关在唐湾镇蒋潭村举办“回望百年路,奋进新征程”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上党课。

2021623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深入龙眠街道,分别对太平社区的伍先春、凤形村的余基层两位困难老党员进行了慰问,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使困难老党员感受到党的关心和温暖。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龙眠街道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走访。

2021623日上午,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部分常委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对我市贯彻实施《精神卫生法》情况进行检查。副市长彭凯参加会议。

202162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执法检查。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相关活动。

2021623日,市人大《社区矫正法》执法检查座谈会在市司法局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金天柱出席会议。

202162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

2021629日上午,市人大机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市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朝元主持会议并传达党代会精神。

202172日上午,桐城市人大机关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美术馆参观“红色印记 光辉历程-桐城党史百年图片展”。

202175日至6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周东明率安庆市人大执法检查组来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等四部法律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市领导章周中、江学潮、陈玉莲、金天柱参加执法检查或出席工作汇报座谈会。

2021 76日,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出席会议并讲话。

202177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志翔率队来桐,调研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工作。市领导章周中、江学潮、张林陪同调研或出席工作座谈会。

202177日下午,市人大代表建议案办理座谈会在市应急管理局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座谈会。

2021720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出席会议。

2021722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程春生率队来桐,开展人大信访信息综合分析情况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江学潮、副主任何智分别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