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大内刊

2020年桐城人大第3期

时间:2021-06-15 编辑:admin 点击: 5937 次
目  录
 
卷首语
倡议书
公告公示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桐城市2019年财政
决算的决议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调整桐城市2020年
财政预算收支方案的决议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名单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关于补选桐城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决定
专题报告
关于桐城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摘要)
关于2019年度桐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关于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初审意见(摘要)
关于桐城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桐城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摘要)
关于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关于全市商标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摘要)
关于我市商标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要闻专递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7次主任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召开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8次主任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9次主任会议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召开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法院执行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我市检察监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专题调研
人大财经委专题调研2020年上半年财政相关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殡葬改革工作专题调研
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名城建设”专题调研
征文选登
养父的粮食情结
一份议案催生一座大桥一条路
大事记
 
封面图片: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
 
 
 
 
 
 
 
 
 
 
 
 
 
 
 
 
 
 
 
 
 
 
卷首语
倡议书
——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全市各级人大代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还引用了古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达痛心之情。他强调,“要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创业、长期过紧日子的意识,让“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进一步成为每个人的行动自觉,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如下倡议:
一、珍惜粮食,弘扬美德。积极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大力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就餐,杜绝浪费”的用餐文化,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二、杜绝源头,养成习惯。大力提倡N-1点餐模式,即10人进餐只点9个人的菜,不够时再增加菜品,确保吃好的同时,从源头杜绝餐饮浪费,养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抵制铺张,光盘行动。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无论是在家庭、单位,还是在公共场合,都要积极践行“光盘行动”,吃光盘中餐,不留碗中饭,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剩菜剩饭要打包,珍惜每一口粮食。
四、礼貌用餐,绿色消费。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究餐桌礼仪。倡导并践行“分餐制、公筷制、双筷制”,实施公筷公勺,避免进餐中的交叉感染;提倡绿色消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不随意污染用餐环境。
五、身先示范,倡树新风。积极做“光盘行动”的发起者、推广者、监督者。不仅要争做勤俭节约的行动表率,更要用心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影响和带动我们的家人、朋友和事业伙伴加入到勤俭节约的行列,共同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建设现代化美丽新桐城贡献一份力量!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公告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于2020年6月30日选举产生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现将名单公告如下:
       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章周中。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
                                    2020年6月30日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公告
市十六届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柏清宏同志因工作变动,已调离本行政区域,根据代表法的相关规定,其代表资格自行终止,同时担任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职务相应终止。 
现在,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实有代表265名。
 特此公告 。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
                                      2020年7月28日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桐城市2019年财政决算的决议
(桐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于2020年7月28日通过)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陈彧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桐城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结合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和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初审意见,对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进行了审查,审查结果与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一致,会议决定同意这个报告,批准桐城市2019年财政决算。
 
 
桐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批准调整桐城市2020年财政预算
收支方案的决议
(桐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于2020年7月28日通过)
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财政局局长陈彧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调整桐城市2020年财政预算收支情况的报告(草案)》。会议认为,因全市改革发展需要,市人民政府提出调整2020年财政预算收支,调整方案符合我市当前经济发展现状,根据《预算法》的规定,会议决定批准这个调整方案。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人员名单
(2020年7月28日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
任  命:
张跃同志为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0年9月28日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
蒋    斌同志为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朱松涛同志为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
(二)免去:
陈   瑛同志的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副主任职务;
朱松涛同志的市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职务;
蒋   斌同志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鲍帮政同志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关于补选桐城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的决定
(2020年9月28日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
桐城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名额273名,截止目前,现有代表265名,缺额8名。
根据市委意见和工作需要,决定在新渡镇、孔城镇、大关镇各补选1名桐城市十六届人大代表,在文昌街道办事处补选2名桐城市十六届人大代表。
补选代表按县级选区进行,选举日为2020年11月18日,具体事项按照《选举法》、《安徽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关于桐城市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和
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2020年7月28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陈  彧
 
一、2019年财政决算草案
 (一)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1.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018万元,占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8%。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税务部门征收291013万元,占年预算的99%,比上年增长8.4%;财政部门征收33005万元,占年预算的110%,比上年增长4.5%。
2019年,我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9850万元,加上省和安庆市补助收入251182万元(其中,返还性补助15288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19658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39309万元),新增一般性政府债券和债务转贷收入7218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022万元,调入资金69867万元,扣除专项上解919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2320万元,当年市财政可用资金513900万元。
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513900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支53371万元,增长11.6%。
2.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情况
2019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3196万元,占年预算的100.4%,比上年增长1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48304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下降84.3%。
 (二)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1.全市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2019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9668万元,占年预算的162.4%,比上年增长51.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36961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187.1%。
2.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
2019年,经济技术开发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0794万元,占年预算的68.2%,比上年增长38.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8974万元,比上年增长44.2%。政府性基金支出实现20794 万元,占年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38.2%。
 (三)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情况
2019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75578万元,占年预算的99%,比上年下降32%;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169027万元,占年预算的107%,比上年下降22%,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减少;社会保险基金当年结余6551万元,滚存结余204751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决算情况
2019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000万元,占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1000万元,占年预算的10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当年收支平衡。
(五)政府性债务情况
截至2019年底,我市政府债务总额56.86亿元,占省政府核定限额的96.4%,其中,一般债务28.42亿元,专项债务28.44亿元。2019年新增一般债务0.68亿元、新增专项债务10.23亿元。
二、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
 (一)发挥政策合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019年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我市新增减税4.12亿元,累计降费0.74亿元。二是强化产业扶持政策。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市产业扶持政策,全年共兑现各类产业扶持资金1.2亿元;设立了总额10亿元的兴成首位产业招商基金,节能环保产业入选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三是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全年共解决企业资金要素缺乏等问题934个,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过桥资金筹措难、财务费用过高等实际问题。四是用心做实金融服务。2019年共举办三届银企对接会,完成银企合作贷款项目299个,金额达44.5亿元;持续开展“政银担”、“政银保”、“劝耕贷”、“税融通”、过桥还贷资金等业务,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五是资本市场发展稳中有进。汇通汽车部件、信灵医药完成股改;顺驰电缆与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机构签约;我市新增10家企业在省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上市(挂牌)企业总数达66家。六是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市财政累计投入近千万元,支持“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二)坚持广开财源,做大财政收入蛋糕。一是推进税收专项整治。开展房地产业、建筑业、砂石资源等行业综合治税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实现税收本地化。二是调整优化税源结构。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等新模式新业态,有效弥补减税降费带来的收入缺口。三是提升综合治税效能。完善涉税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共建共享,不断提升综合治税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五是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加大存量资金资产清理的范围和力度,努力增强政府统筹协调能力,夯实“三保”基础。
(三) 优化支出结构,有力保障民生事业。一是强力推进民生工程工作。我市2018年度民生工程工作在安庆市考核评价中获得第二名;2019年30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8.17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资金2.97亿元。二是真金白银促脱贫。2019年,我市共筹措财政扶贫资金1.75亿元,切实发挥财政扶贫资金对打好脱贫攻坚战的保障作用。三是加强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工作。2019年,我市进一步规范打卡发放流程,通过 “一卡通”打卡发放3.75亿元,户均受益2198元。四是加力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文化领域经费保障力度。全年教育支出达11.72亿元,支出规模再创新高;推动文化惠民民生工程落实落地,全年投入资金446万元;积极开展中国桐城文博馆布展工作,投入前期启动资金1200万元。五是推动就业创业政策落实。统筹安排职业技能培训等8大类29项就业支出,累计拨付就业资金2670万元;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整贷直发”工作,提高个人及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落实本级贴息配套资金200万元。六是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加大困难群众生活救助投入,农村低保补差水平达到月人均325元,城镇低保补差水平达到月人均393元,农村五保对象年人均补助达到6300元/年;投入资金4007万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520元。七是支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年投入专项斗争经费150万元,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四)强化资金整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资金1.51亿元,支持新增耕地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拨付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资金3725万元,拨付“四好”农村路市级奖补资金2.1亿元;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治理面积7.3万亩,总投入资金1.1亿元;水利“最后一公里”治理面积5.3万亩,总投入资金5618万元。二是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拨付24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065万元;2019年全市203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三是扎实做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9年,我市共安排115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拨付奖补资金1315万元。四是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建设美丽乡村。2019年农村改厕6500户,投入资金1375万元;重新修订美丽乡村资金项目管理办法,全年累计投入美丽乡村专项建设资金3090万元;全年整合涉农资金4914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五是积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2019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投保面积达到98万亩,共计投入农业保费补贴650万元;启动了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叠加森林保险和茶叶、淡水养殖等部分特色农产品保险。
(五)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一是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管理出效益,我市财政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彰,中央财政给予2500万元奖励,省财政通过均衡性转移支付给予2000万元激励;按照“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要求,对不问效果、不计成本的项目,压减财政资金投入。二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2019年,我市所有部门单位一般性支出全年压减10%以上,“三公”经费压减3%以上。三是财力向下倾斜。2019年市财政全额补助镇(街道)一次性奖励4800万元,同时对新增耕地、土地增减挂和重点工程管理费用等三项结余资金,要求镇(街道)依规合理统筹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镇(街道)财政运行困难。四是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2019年,我市预算单位共使用公务卡刷卡8443笔、金额达2059万元,刷卡笔数和金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8.3%和128.6%。五是完善国有资产监管长效机制。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处置进行核准和备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启动2018年度市属重点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工作,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六是完善政府采购监管。进一步放宽“宜采商城”准入门槛,电子采购平台由货物类、服务类采购逐步扩大到小额工程类采购;2019年,我市公开招标资金平均节约率达10.3%,“宜采商城”资金平均节约率达13.5%。七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和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了“三资”内控管理制度;全面清理镇(街道)资金账户,防范支付风险;进一步明确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监督的责任主体;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确保财政专项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八是建立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了我市2018年度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自然资源等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六)加强债务管理,有效防控重大风险。一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率先在安庆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政府性债务、政府债券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明晰责任,细化管理措施;建立PPP项目中期评估制度,规范PPP实施流程。二是防范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对短期偿债流动性压力较大的13亿元到期债务,通过展期和借新还旧等方式缓释风险,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对15家平台公司债务风险进行审计调查,摸清底数。三是认真做好新增债券发行工作。2019年发行标准化专项债券10.23亿元,用于棚户区改造和土地收储项目,发行一般债券0.68亿元用于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发行额度超过前四年总和,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取了低成本的长期资金。四是精准降低政府债务率。2019年,我市充分挖掘收入潜力、增加综合财力,同时积极还本付息,年末政府债务率下降30%以上。
2019年,我市财税改革稳步推进,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投入不断加大,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财政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政策性减收与增支叠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二是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税源不足、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仍然突出;三是部分企业欠税数额仍然居高不下;四是随着部分PPP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责任的相继产生,以及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资金结算,市财政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筹集调度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积极履职尽责,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市审计部门对我市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根据审计部门的意见,2019年,全市财税部门围绕市委“552”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财税改革稳步推进,服务经济发展成效显著,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投入不断加大,顺利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同时,审计报告反映的部分市直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决算数与财务核算数不一致、运用以前年度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少量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导致结余较大等问题,我们将在2020年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真实完整,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三、2020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一)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6月份,我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7618万元,占年预算的57%,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上划省收入6151万元,占年预算的43.6%,比上年同期下降8.6%;省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467万元,占年预算的57.6%,比上年同期增长19.5%(其中:上划中央收入74738万元,占年预算的59.4%,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678万元,占年预算的56.3%,比上年同期增长14.4%;出口退税6051万元,占年预算的60.5%,比上年同期下降9.4%)。收入分部门完成情况是:税务部门征收183387万元,占年预算的57.6%,比上年同期增长27.5%;财政部门征收14231万元,占年预算的50.3%,比上年同期下降38.6%。
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47881万元,占年预算的80.7%,比上年同期多支404万元,增长0.1%。
1-6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163682万元,占年预算的130.1%,比上年同期增长64.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完成 1610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4%。政府性基金支出136118万元,占年预算的106.7%,比上年同期增长80.2%,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安排支出9474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
1-6月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102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实现21014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4.4%,主要原因是2019年5月1日起开始的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今年因疫情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产生的减收。
1-6月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500万元,占年预算的5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实现500万元,占年预算的50%。
2.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预算收支基本情况
1-6月份,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7506万元,占年预算的60%,比上年同期增长4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33416万元,占年预算的53.1%,比上年同期多支12126万元,增长57 %。1-6月份,政府性基金收入26353万元,占年预算的69.4%,比上年同期增长195.7%,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收15581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增收18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5411万元,占年预算的66.9%,比上年同期增长191.5%。
 (二)预算执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收入增长乏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更为复杂,同时新出台阶段性、针对性减税降费政策,导致财政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1-6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总部企业、安徽润藤电缆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桐城市鑫日美金属有限公司纳税5.75亿元)完成14.01亿元,同口径比去年同期下降6.4%,剔除1-6月份口罩等防护物资生产企业纳税2.8亿元,同比下降25.1%。
2.土地出让金收入规模萎缩。受疫情影响,春节后土地出让市场陷于停顿,当年基本没有新增土地出让金收入入库。
3.刚性支出增长迅猛。疫情防控支出、一次性奖励、社保民生类支出增长过快,城乡环卫一体化、污水处理、东部新城和交投公司项目贷款还本付息等支出责任未纳入预算,需要市财政追加安排相关支出。2020年收支缺口在年初31.67亿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
4.支出结构有待优化调整。过“紧日子”的思想仍没有在各镇街、市直各部门形成浓厚氛围,依然存在铺张浪费和资金紧缺并存的现象。同时支出固化,加上保障水平偏低,一般性支出压减空间有限。
5.工作积极性有待提升。部分镇街、相关部门对加强财政收入组织征管、协税护税的积极性不高,有效的工作举措不深不实,应收尽收、争先进位的意识不强,甚至存在收多收少一个样的思想。
四、2020年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依据调整后的市镇(街道)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收入增长与财力分享挂钩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发展经济、培植税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效率优先、争先进位、公正科学的理财环境,贯彻落实企业纳税上台阶作贡献奖励政策,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二)深度挖掘收入潜力。全市各镇街、各征管部门要以只争朝夕的干劲,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能够形成可用财力的思路强化收入征管,依法应收尽收。下半年,市财政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推进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收入组织:一是建立完善建安工程税收协管联动机制,全面推进建安工程税收本地化;二是探索规范无证房改房、安置房办证交易;三是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税收;四是加强政策研究,深度推进砂石资源和物流行业税收专项整治;五是挖掘资产资源潜力,借鉴外地成熟经验做法,拓展国有资产和资源增收渠道;六是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增加土地指标交易收入。
(三)加强债务风险管控。与发改委、项目主管部门会商,加强专项债项目谋划,提升我市发债项目与宏观政策的契合度,杜绝无效投资。平滑存量债务,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沟通衔接,强化债务清单共享,在不增加隐性债务规模的基础上,采取借新还旧、延期(展期)等措施缓释到期债务风险。盘活存量资产资源,全面清理各国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处置利用好闲置资源,做好债务风险化解应急准备。
(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选择部分社会关注度高、资金规模大、实施周期长的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对绩效目标不明确、资金使用效益不明显的项目,收回存量资金或暂停后续资金安排,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各镇街、市直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坚决把该压的压下来,该减的减下去。压减出来的资金,用于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疫情防控、教育、“三农”等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对拟出台的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财政承受能力评估,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关于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摘要)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预算法》和《监督法》等规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决算草案和2020年1-6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一、关于2019年市财政决算情况
2019年,市政府及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以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市委“552”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全年财政预算执行平稳有序,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
同时,我市预算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政策性减收与增支叠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尖锐;部分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税源不足、收入增长乏力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企业欠税数额仍然居高不下;随着部分PPP和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责任的相继产生,以及政府投资的重点工程资金结算,市财政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筹集调度压力等。针对上述问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分析原因,努力加以解决。
根据审查情况,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19年我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良好,完成了年度财政收支任务,建议市人大常委会批准这个报告。
二、关于2020年1-6月份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市政府及财税部门按照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立的目标任务,坚持挖潜增收,努力开源节流,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为圆满完成全面收入计划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防汛抗洪的影响以及国家降税减费政策的落实,财政增收难度加大,增支压力集中凸显。对此,市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针对决算审查和预算执行中反映的问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整合政策资源,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一是切实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加强政策研究,争取上级更多转移支付资金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三是发挥财政投资对供给侧结构调整的关键作用,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优先安排重点在建项目。四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经济督导和“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等。
(二)全力组织收入,做实做大财政蛋糕。一是推进税收专项整治。开展房地产业、建筑业、砂石资源等行业综合治税专项行动,积极稳妥实现税收本地化。二是挖掘资产资源潜力。拓宽国有资产税收渠道,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三是提升综合治税效能。完善涉税信息系统,推进信息共建共享,不断提升综合治税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非税收入管理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
 (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健全全口径、全过程预算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重点支出和重大投资项目管理。抓牢国有资产监管,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的资产处置进行核准和备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强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运用,做好部门改革的经费保障和预算管理。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突出“三保”,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严格预算执行。
 (四)增强风险意识,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用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政策,完善财政承受能力监测预警体系。努力通过多种方式化解存量债务,压减政府性债务规模、降低政府债务率。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有效防范重大风险。
 
关于2019年度桐城市预算执行和其他
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摘要)
——2020年7月28日在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
市审计局局长  王  奎
 
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度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2019年度预算,就全局而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财政收支运行平稳,财政政策积极有效。2019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2.4亿元,比上年增长8%;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累计减税4.12亿元,累计降费0.74亿元,减税降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做实金融服务工作,用足用好“政银担”、“劝耕贷”、“税融通”等金融政策,企业营商环境、融资环境不断优化。
——合力攻坚补齐短板,民生事业保障有力。2019年度财政扶贫资金筹措额再创新高,累计达1.75亿元;30项民生工程共计投入资金18.17亿元,其中市本级配套2.97亿元;教育资金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全年教育支出11.72亿元。就业创业政策落地生效,水环境治理、生态绿化、节能减排工作亮点纷呈,乡村振兴事业方兴未艾,城市名片不断擦亮,市政建设工作持续推进。
——财政管理科学精准,资金使用聚力增效。财政部门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对不问效果、不计成本的项目,压减财政资金投入,确保了每笔资金用在紧要处。2019年,我市实现所有部门单位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上,“三公经费”支出呈总体下降趋势。充分运用好“宜采商城”采购平台,资金平均节约率达13.5%。全面清理镇街资金账户,防范支付风险,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
——依法履职全面监督,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审计部门坚决树牢政治机关的大局意识,努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长效工作机制。2019年度,共查出违规资金2560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81508万元。充分发挥审计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积极作用。
针对去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指出的问题,各被审计单位认真落实整改主体责任,审计查出的突出问题已得到整改,促进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并完善了规章制度30余项。
一、市本级预算管理审计情况
1、部门决算编制不够准确,公开决算数与财务报表数不一致。2019年8月,市发改委2018年度公务接待费支出公开决算数12万元,财务报表数23.26万元;市司法局2018年度公务接待费支出公开决算数20.25万元,财务报表数7.74万元。
2、动用以前年度结余资金未纳入预算。根据2019年市财政安排的原市经信委财政资金指标计划,科经局档案管理费11.9万元系上年结余资金。原市经信委在编制2019年度部门预算时,未将此项结余资金纳入反映。
3、少量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结余较大现象。经延伸审计,青草镇林业站在2017至2019年度期间,累计收到林业局下拨的松材线虫病防治资金21万元,而支出仅有8.25万元,尚结余12.75万元,三年来累计资金使用率仅为39%。
二、部门预算执行(含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情况
4、相关行政许可的审批、执收费用的征缴不规范。市人防办在部分人防工程建设时,未将审批列为工程规划许可和施工许可手续办理的前置要件,对于易地建设费的征缴是在事后根据工程竣工后测绘面积进行计算征缴的。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人防办尚有784.78万元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没有征缴到位。
5、三公经费管理不够严格。在公务接待方面,原市物价局、原市安监局将部分公务接待费在伙食补助费、会议费、办公费等科目中核算列支;市水利局部分公务接待手续不完备、超标准接待。在公车运行经费管理方面,原市广电台、原市物价局油料支出手续不健全,缺明细清单、用车记录等。
6、部门收支预算执行不够规范。
一是非税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原市广电台交通音乐广播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广告收入33.94万元,原市委老干部局2017年至2019年房屋租金收入18.78万元,均未上缴财政专户,且原市委老干部局还存在公款私存行为。
二是非税收入缴库不及时。原市委老干部局所属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市农机局下属农机监理站日常收费的现金收入由出纳自行保管,缴库时间严重滞后。
7、财经规章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一是坐收坐支。原市广电台2015年收入4.6万元,直接冲抵公务支出。原市委老干部局将2013年度至2017年度食堂对外承包应收租金5.5万元,直接冲抵单位招待费用。
二是财务手续不健全。涉及原市广电台、市文明办、市供销社、原市农机局、原市人防办、原市安监局、原市物价局、原市委老干部局等10个单位,涉及总金额220.75万元。主要表现为将不正规发票入账、缺相关附件等佐证资料。如原市广电台所属广电服务部,2012年至2016年未取得正规发票报销入账,涉及金额46.62万元;原市委老干部局2012至2018年度门球协会支出以收款收据入账,累计涉及金额28万元。2014至2019年,市供销社在承包人上缴的市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承包费中,直接抵扣相关费用(合同约定)计38.38万元,其中14.70万元费用未附发票、明细清单和工程决算清单。
三是支出结算方式不合规。2017年度,市投资促进中心驻福建办事处、驻华北办事处发生的招商费用共计33.25万元,未实行公务卡结算。经报销后均直接拨付至办事处成员个人账户,支出透明度不高;原市委老干部局 2011年至2018年现金支付各年度离休干部一次性生活补贴、退休干部慰问金、困难干部慰问金,累计涉及金额84.65万元。
四是现金管理不规范。根据青草香米业集团提供的科目余额表反映,2019年1月至3月期间,青草香米业集团累计现金流高达上千万元。
8、国有资产管理尚有不足。
一是应收未收房屋租金、国有资产发包收入计57.15万元。其中:原市委老干部局2017至2019年房屋租金收入4.1万元、市供销社市烟花爆竹专营有限公司对外发包收入20万元(审计期间,市供销社已督促承包人于2020年5月7日缴清上述款项)、原市新闻信息中心对外广告经营发包收入33.05万元。
二是决策程序不当,造成资产收益损失。原市新闻信息中心于2015年6月24日未按集体研究决策意见,将《桐城报道》和《桐城新闻网》广告承包权直接发包给桐城市盛景广告传播公司,该公司在广告经营承包期间,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和责任,单方面毁约,给桐城市新闻信息中心造成一定损失。
三是未按协议约定支付代持股份投资收益,存在或有负债风险。2017年7月26日,桐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市供销资产投资公司签订股份代持协议,至审计日,市供销资产投资公司未能按约定支付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投资收益约229.10万元(计算至2020年3月31日),已构成违约,存在或有负债风险。
四是青草香米业集团商标使用费未收缴。2014年5月1日青草香米业集团将“青草香”商标授权安徽省长生米业有限公司使用,使用期限为两年,合同约定使用费按照长生米业实际销售量以7元/吨标准进行结算,每半年结算一次。截至审计日,青草香米业集团未收取商标使用费。
9、未及时清退单位职工有偿集资款。原市广电台2012年以前向单位职工有偿集资,至2019年8月尚有集资款22.44万元未全部清退。2012年8月至2019年8月共支付集资利息34.29万元。原市粮食局下属企业存在集资经营情况,孔城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自2009起开始集资,至2019年末集资款余额266.74万元,累计支付集资款利息288.98万元,新渡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集资款余额866.5万元,且未按主管部门规定利率执行,存在超标准支付利息现象。其中,孔城粮食购销有限责任公司多支付集资款及上岗保证金利息4.19万元,青草香米业集团多支付上岗保证金利息2.84万元。
10、离岗人员管理和工资发放有违相关规定。
一是违规列支长期离岗人员工资。原市广电台将两名离岗人员2002年至2019年期间的工资违规列支后,长期存放于机关财务科。审计期间,市融媒体中心收回两人离岗工资20.04万元,并于2020年2月12日上缴市财政非税账户,目前尚有13.35万元未收回。
二是市粮食收储公司两名职工分别于2011年11月和2016年1月离岗创业,减轻了单位负担,但双方未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未签订有效合同约定相关权利义务。截至审计日,收储公司为两人缴纳单位应承担部分的住房公积金累计11.63万元。
11、大额商品服务支出未通过政府采购中心统一招标采购。据统计,原市委老干部局2012年度至2018年度累计采购各类办公服务用品98万多元,均未履行招标采购程序。
12、向下属公司转移补助性支出。原市广电台在其下属传媒公司发放在职职工2013年1月至2017年9月加班补助21.25万元。
13、大额资金投资监管缺失,资金存在安全风险。
2011年市供销商业公司与桐城市超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安庆市双赢再生资源有限公司,2015年末市供销商业公司实际以货币资金投资523.60万元。至2019年6月,市超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仅上缴承包费7.00万元。
市供销商业公司于2019年7月就市超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欠缴承包费一事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胜诉。受疫情影响,暂时尚未采取强制措施。按原协议约定,市超胜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应于2020年春节前偿还拖欠的35.00万元承包费。至审计日,上述款项未能清收到位,社有资产仍存在安全风险。
14、市粮食收储公司账面银行存款结存较大,资金使用效率低。收储公司通过滞留应付下属企业改制资金、管理费等,形成大量结存资金,结余资金使用效率低,未能及时消化解决部分下属困难企业集资等历史遗留债务问题。2019年3月末,收储公司银行存款1,276.21万元。截至2020年3月底,收储公司银行存款余额1,744.57万元,其中定期存款950.00万元。
三、下级政府决算(含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情况
15、项目申报未经充分论证,造成项目开工难,专项资金效益发挥不佳。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市水利局拨付嬉子湖镇水利专项资金53.9万元,因所属项目位于堤身单薄的圩口,机械无法进入场地施工等原因,至2020年4月16日,尚有47.4万元资金滞留嬉子湖镇水利站账面,未投入项目建设。
16、出借资金未按期追收到位,资金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2016年7月,经过市政府批准,市城投公司借款400万元给范岗镇政府,范岗镇政府将此款转借给安徽和义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有限公司,期限为一年。根据借款合同规定,该借款年利率7.25%,由镇政府负责向企业追还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经审计测算,自2016年7月7日至2020年7月6日,应向企业收取利息116万元,实际收取企业利息6.12万元,尚欠利息109.88万元。2018年12月,范岗镇政府已就该事项向法院提起诉讼。
17、财务支出管理不规范。一是范岗镇乡村旅游桂花节未办理财务支出决算。镇政府2016年至2018年共举办三届乡村旅游桂花节,每届乡村旅游桂花节支出在财务资料中反映混乱,未按照国家财务规定核算每届活动项目的支出完整情况。二是嬉子湖镇个别支出附件要素不齐全,无明细清单、无经手人、证明人签名,难以证明其经济业务的真实性。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支出涉及管理不规范金额5.54万元。
四、财政资金绩效审计情况
为加快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的审计监督,今年5月份,市审计局首次对11个镇、3个街道共17家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运营情况、2017至2019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了绩效审计。共抽查了5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项目点,抽查覆盖面占比44.25%。
从审计情况看,上述财政资金发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运营情况的绩效评价皆为“良好”。主要审计结果:
(一)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运营情况
18、入住率低下,运营效果不理想。截至2019年底,考评的17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共建成床位数合计3490张,入住的特困人员合计411人,总床位使用率为11.60%。
19、保障能力较弱。一是资金和服务保障方面。审计调查发现,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资金拨付采取定额补助的方式发放(即按照床位数量定额补助),导致重建设规模、轻服务质量的现象产生。同时审计现场调查发现,部分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卫生、医疗等条件不理想。二是人员保障方面。部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职工无劳动用工合同、无基本医务护理知识。
20、布局不合理,存在地域限制及不合理收费现象。目前桐城市用于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资源过于分散,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应对桐城市内特困人员应收尽收。但青草镇尧天敬老院仅对尧天村的特困人员实施集中供养,对户籍所在地不是尧天村的中度失能特困人员每月另外收取2000元费用、对重度失能的特困人员每月另外收取2500元费用。
(二)2017至2019年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21、立项不精准,投资效果不佳。一是带动村民共同增收效果不明显。黄甲镇水岭村、杨头村、大关镇台庄村分别将2017年扶持资金各50万元投资入股安徽盛运钢构股份公司、安徽省腾森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虽然上述项目资金产生了一定的分红收益,但并非是实质性经营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不利于长远发展。二是部分村入股资金存在安全风险。孔城镇长岗村、双港镇山明村将2017年扶持资金50万元分别投资入股桐城市某管业有限公司、桐城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审计调查发现,上述两家公司经营效益不佳,且有停产歇业现象。
22、无依据变更项目实施内容。一是黄甲镇石窑村2017年立项项目为参股合肥海德数控液压设备有限公司,该村于2018年8月收回投资款57万元后,2018年9月将资金转用于建设村茶厂;二是吕亭镇鲁谼山村2017年项目立项为茶厂合作建设,实际将收到的扶持资金150万元投资入股桐城市虎头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后该公司又将收到的扶持资金转投资至其他公司。
23、投资款本金及收益管理不规范。一是协议到期,投资款未能及时收回。嬉子湖镇蟠龙村、朱桥村、珠檀村扶持资金协议到期,截至目前投资款未收回,亦未续签协议,资金管理没有及时跟进。二是投资收益未按时收取到位。双港镇山明村将2017年度扶持资金50万元、大关镇歧岭村将2018年度扶持资金中的27.3万元,分别投资入股于桐城某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截至审计日,上述两村未收到2019年度收益款。
24、扶持资金分配及管理效果不佳。抽查了50个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扶持资金总量为2,294.00万元。审计发现,目前扶持资金存在闲置的有11个村,闲置资金合计为250.94万元,占资金总量的10.94%。扶持资金分散,聚焦优势产业的效果不明显。扶持资金的扶持力度表现不很突出,且在资金安排方面,也未能很好的实现上下联动,少数村具备的优势产业未能充分开发,未做到精准扶持。
五、民生工程资金审计情况
25、违规享受特困补贴政策。部分村、镇工作人员审核把关不严,把不符合条件的家庭纳入特困人员供养对象。通过比对发现,全市有25名领取职工养老保险人员,同时享受特困补贴资金24.30万元。
26、冒领补贴资金。通过与死亡人员信息比对,全市有45名特困人员死亡后,由相关持卡人继续领取补助资金8.99万元。
六、专项资金审计及审计调查情况
(一)2016至2018年度教育费附加及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调查了大关、吕亭、双港等5个学区管理委员会、市实验中学、桐城市双铺初级中学等16所中小学校(其中市直中小学校3所、农村中小学校13所)的债务及部分学校的教育费附加和义务教育保障经费管理使用情况。从审计调查情况看,各级财政安排的教育附加和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大大改善了学校的环境和办学条件,学校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提高了办学质量。但在审计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27、部分学校的收支未纳入单位账簿核算。孔城初级中学、双铺初级中学、王集学校、南演初级中学等四所学校共涉及账外资金总收入 161.17万元,总支出154.32万元,账外资金主要用于教师补助、招待费用以及其它支出。资金来源主要是二类教辅材料款、收取的学生住宿费用、校友捐资等。其中:孔城初级中学账外收支99.95万元、双铺初级中学账外收入31.48 万元,账外支出31.33万元,结余0.15万元已上缴财政国库支付中心账户。
28、挤占、滞留各类教育专项资金。一是2016年至2018年市教育局挤占教育附加专项资金684.75万元;2017年市教育局将202.87万元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来源于教育费附加)结转到该局往来资金户。上述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该局办公经费不足。2016至2018年市实验中学等多所学校在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列支自收自支人员、临时聘用人员工资等1146.18万元。二是大关、吕亭、双港等五个学区管理委员会共滞留教育费附加、公用经费、继续教育经费等121.34万元。
29、部分学校债务较大。审计调查了桐城二中等14所学校,截至审计日累计负债924.60万元,其中桐城市第二中学债务金额达403.23万元。按照债务形成时间分类:2017年9月以前债务238.60万元、2017年9月以后686万元。按照债务类别分类:欠新华书店二类教材款168.55万元(学校占用46.12万元)、搬迁、基建费用266.09万元、招待费61.09万元、集团办学72.79万元、其他支出356.08万元。
(二)2017至2018年度村级财务收支及财务管理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30、设置账外账。孔城镇桐梓村、金神镇孙桥村、双港镇山明村、黄甲镇向阳村、青草镇徐漕村等,通过虚列支出、套取资金、收入不入账等方式,设置账外账。涉及账外资金总收入624.05万元,账外总支出572.22万元。
31、违反“收支两条线”管理原则,坐收坐支。文昌街道交通村、大关镇龙头村、双港镇福华村等将保险理赔款、集体资产租金等收入共计44.6万元,未做入账处理,直接用于支付农户租金、村民组长及小工工资等日常支出。
32、部分村属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混乱。嬉子湖镇渔业村于2005年成立桐城市菜子湖渔业水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审计调查,该公司日常经营支出与村级办公支出存在交叉现象。资金往来均通过个人账户,支出均以白条列支,大额资金支出无相关依据,公司三年累计应收承包费455.4万元,实收348万元,坐支107.40万元。截至审计调查日,公司尚有87.04万元债务,系向个人借款,无借款单据,且未说明借款事由。
(三)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和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33、部分税费还未做到应收尽收。根据市委审计委员会的指示,2019年11月市审计局对我市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8个项目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从审计调查结果看,减税降费政策的惠企成效明显。但对照税法规定,根据审计调查和税务清算结果,7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计应补交税费7768万元。在审计局督促和推动下,税务机关依法依规及时追缴应补税费。截止2020年6月底,税务机关已追缴入库税费3214.52万元,尚有4553.48万元正在追缴。
(四)引江济淮工程(桐城段)2020年度征地拆迁及安置情况跟踪审计
34、资金管理不规范。市征收办、孔城镇等相关单位征地拆迁资金未做到专户存储、专账核算;孔城镇桐溪村支付地上属物补偿款不规范,部分补偿款发放表姓名、金额与银行支付单据不一致,共计金额18.81万元;人口迁入管理不规范,部分人员于 2015年3月31日之后迁入拆迁安置区域,存在不合理新增人口现象。
七、自然资产资源离任审计情况
35、林业资源改造项目实施效果不佳,财政资金效益发挥不明显。经审计踏勘发现,2017年至2019年嬉子湖蟠龙村、肖店村的人工造林项目,因持久干旱和造林后期管护不到位,项目实施主体未及时进行补植补种,造成苗木死棵较多,造林密度不够,造林质量不高,未达到林业增绿增效的预期目的。
36、个别养殖业经营手续不全,管理不规范,造成水环境污染。审计组抽查嬉子湖镇肖店村辉东蛋业有限公司、肖店村圣祥养殖场。该两家养殖单位均未建立完善的畜禽生产养殖档案、未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在进行蛋鸭养殖过程中,粪便、污水露天排放,均未建立相应设施进行环保处理;辉东蛋业有限公司在周边水塘设网围栏,将部分蛋鸭投入湖体进行放养,污染周边水体。
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情况
37、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核减率仍然偏高。在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对虚报工程量、提高材料价格等虚增造价问题未进行严格把关,导致核减率仍然偏高。据统计,近一年来核减率在10%以上项目共计19个,占项目总数的20.65%,主要是建设单位未能很好地履行工程价款结算环节的主体责任。
38、重点工程跟踪审计情况。同安路及盛唐路延伸段综合管廊PPP项目实施过程中,后期的同安路南段变更调整内容未出具清单控制价;桐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前期未进行地质勘探,导致后期施工变更频繁;桐城市六尺巷片区(含张府、吴府) 恢复与修缮 PPP 项目,工程进度缓慢、建设单位(南昌城投集团有限公司)部分管理人员与施工单位(南昌城建集团有限公司)部分管理人员为同一人,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发挥监管和被监管的职责;桐城市东部新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桐城盛唐南路小区及配套商品房EPC项目施工图纸及清单控制价滞后;桐城市龙腾大道工程现场把关不严,部分隐蔽工程的施工处理措施不到位。
九、审计问题处理情况
一是严格依法移送违纪违规问题线索,发挥审计警示惩戒作用。2019年11月,市审计局将孔城镇桐梓村、金神镇孙桥村等五个村违规设置账外账问题线索移送至市纪委监委;2020年5月,市审计局将孔城初中等四个学校部分收支未纳入单位账簿核算问题线索移送至市纪委监委。经市纪委监委立案调查,共处理相关责任人19人,其中,给予免职处分2人、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2人、受党内警告处分3人、被诫勉谈话7人、被提醒谈话8人;黄甲镇向阳村原渠道归还资金11.30万元、青草镇徐漕村追缴工程税款8.54万元。
二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均建立了整改责任清单并逐一销号,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在审计过程中,对具备立即整改条件的问题,被审计单位和部门做到了边审计边整改;对需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等手段整改的问题,被审计单位也正在抓紧整改。下一步,审计局将认真督促整改,确保审计发现问题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并适时向市人大、市政府做专题报告。
十、审计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执行管理。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市级预算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对部门报送的预决算报表严格审核把关,进一步提高部门预决算编制的科学性、完整性、准确性;加强单位内部日常监督管理,严防各类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确保财务收支规范运行,资金资产安全有效;相关部门、单位也应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努力提高会计核算水平,确保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二)强化绩效管理意识,健全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全面强化绩效结果运用,制定评价结果运用的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拨款。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联动协调机制和考核通报制度,不断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三)规范项目实施管理,加大重大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力度。促进相关实施责任单位规范、有序抓好项目落实,同时要加强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加大对闲置资金的统筹安排力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关于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的初审意见(摘要)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预算法》和《审计法》等规定,市人大财经济委员会对桐城市2019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初审,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市审计局按照年初安排的审计方案,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深入查找问题,审计工作报告较为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全市2019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提出的审计建议切实可行,充分地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为人大审批决算提供了重要依据。
审计结果表明,2019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552”工作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聚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切实规范财政管理,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总体情况较好。
审计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单位主要负责人财经法纪意识不强,财经规章制度执行不够到位; 少数单位部门收支预算执行不够规范,“三公”经费管理不够严格;少量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结余较大现象;大额资金投资监管缺失,资金存在安全风险;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效果不佳;教育部门违纪违规情况时有发生;村级财务管理依然不规范等。针对审计暴露出来的问题,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突出审计重点,强化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要进一步强化审计机关监督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社会中介审计机构力量,扩大审计覆盖面,延伸审计领域,在数量上、频率上、深度上加大审计力度。要重点关注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政府性重大投入资金使用情况,强化对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加强政府债务审计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提出防范和化解的意见建议。
二、坚持问题导向,抓细抓实审计整改工作。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强化督导检查,提高整改成效。审计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列出问题清单和时间表,明确重点部门,持续跟踪检查,加大移送处理力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各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起整改第一责任人责任,抓细抓实问题整改,杜绝“屡改屡犯”。今年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将继续选取5家重点整改单位,并要求这5家单位于11月份向主任会议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三、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要逐步构建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财政管理,规范财经秩序。要探索创新审计管理模式,最大限度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强化审计整改和结果运用,提升审计监督效能,努力实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同时,要逐步推进审计报告和审计信息公开,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
 
 
 
 
 
 
 
 
 
 
 
 
 
 
 
关于桐城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摘要)
—2020年7月28日在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施劲松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经济运行步入正常轨道。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全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及时采取有效应急举措,阻断疫情蔓延途径,2月3日后,全市未出现新增病例;17例确诊病例于3月31日前全部治愈出院。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实施稳定物价、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降低用能成本等,适时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确保了全市社会经济发展逐步回暖。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2亿元,同比下降1.6%。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3%。
——财政收入19.76亿元,占年计划57%,同比增长1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8亿元,占年计划46.8%,同比下降3.0%。
——进出口总额10677万美元,占年计划52.5%,同比增长19.5%。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05元,占年计划46.0%,同比增长3.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45元,占年计划57.8%,同比增长6.0%。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27.6亿元,比年初增加43.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24.8亿元,比年初增加20.6亿元。
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经济结构加速升级。
现代农业恢复较快。1-6月份,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2.1%;小麦总产2.32万吨,油菜总产2.05万吨,春茶总产560吨,水产品总产18612吨。桐城成功入选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县,水禽羽绒加工园区荣获“158”行动农产品加工重点企业,新增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富锌水稻生产基地5万亩。“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项目进展成效初显,示范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970万元,农民种植累计增收2840万元。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各标段单元工程、10个村水利最后一公里工程顺利完工,新希望六和股份年出栏200万头生猪生产一体化项目顺利开工。
工业经济稳步回升。1-6月份,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总数达38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达83家,净增3家,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8.9%。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增长27.9%。出台《关于应对肺炎疫情帮助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意见》,设立4000万元专项纾困基金,全力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帮助5家企业取得医用口罩、防护服注册证和生产许可证。建立产业“链长制”,围绕7个优势产业链,集中力量巩固延伸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大升级。稳步推动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带动性突出的龙头和骨干企业。一、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33个,其中工业项目30个,总投资37.08亿元。
现代服务业在困境中奋力前行。疫情对商贸、物流、房地产等服务业造成巨大冲击,市委市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全力为服务业摆脱困境。1-6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3%;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增长10.6%,各项贷款余额增长8.6%。5月份,开展房地产展销会,房屋成交量达876套,成交金额5.65亿元。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拟向34家企业发放贷款2.2亿元;为241家企业协调解决融资需求9.8亿元;累计为企业提供“银政担”贷款担保2.46亿元;“税融通”贷款担保1.58亿元,直保业务1.91亿元;1-6月续贷过桥资金累计扶持企业401户,金额19.4亿元。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扶贫到村项目10个。嬉子湖镇双店村被评为AAA级旅游村、金神镇金龟苑被评为四星级农家乐,《新编桐城派文选》出版发行,“桐城谚语”、“桐城剪纸”等成为第六批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眠山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持续推进。
(三)紧抓机遇争取资金支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有力推进。2020年我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纳入安徽省平台项目共101个,当年计划投资91.6亿元,1-6月完成投资57.12亿元,占全年计划的62.39%,超序时进度12.39个百分点。凯盛桐城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大棚主体结构已完工,东部新城安置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引江济淮安置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1-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3%,实现了“双过半”。
资金争取精准发力。1-6月,已下达我市2020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18个,获中央预算内资金13779万元,包括城市排水防涝、创新链整合、粮食安全、社会事业、救灾应急、农饮水、高标准农田等项目。专项债券资金争取成果显著,1-6月,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双新产业园基础设施及配套等5个项目顺利通过省财政厅评审,拟申请专项债券9.65亿元。截至目前,我市入选省财政厅项目库共8个,拟申请发行金额44.65亿元,其中已发行项目3个,发行专项债券3.69亿元。经开区医用检查检验仪器及服务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成功申报安徽省第四批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中建材浚鑫500MW高效单晶电池双玻组件申报2020年省“三重一创”新建项目,松泰包装申报2020年省“三重一创”高新技术企业2类项目,13家战新企业申报科技创新专项,2家现代服务业企业申报政策奖补。
招商引资实现新转变。实行“链长制”招商,组建3个驻外招商分中心和18支驻外招商小分队,联系跟进重点在谈项目20个。1-6月份,实际利用市外资金50.8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67%,新入省库项目27个,其中15亿元以上项目2个;新引进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3个;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数2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制定出台《桐城市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办法》,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成功引入两家轨道交通制造产品配套企业落户,举办项目网上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12个,签约内资13.2亿元、外资500万美元。
(四)全力抓重点补短板解难题,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安全、“三户一体”及“三个一”工作法有力开展。扶贫项目有力推进,2020年我市实施扶贫项目618个,投资约1.9亿元,已开工扶贫项目603个,资金支出约1.2亿元。强化就业、电商、消费、光伏、金融等扶贫。24家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232人,开展电商扶贫帮助168户贫困户销售农产品。疫情期间补助228户贫困户及边缘户71.2万元,为各类救助对象发放扶贫济困基金330余万元。
污染防治成效显著。1-6月,PM2.5浓度为25.9μg/m3,同比下降32.3%,优良率91.67%。全市规上企业能耗比去年同期减少213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34%。编制《桐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4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实现清洁生产。强化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编制完成大沙河、嬉子湖等7个河湖的水域空间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完成11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和槐溪塥、王墩大塥等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编制实施《桐城市城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建设6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完成全年营造林、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任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灾率已降到4.7‰以下。
风险隐患防控有力。政府债务管理有效,国有企业债权债务清理工作扎实开展。1-6月份,争取政府债券资金8.28亿元,债务风险可控;组织报送78家企业融资需求5.9亿元,拟向28家企业发放贷款1.98亿元。
(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
创新体系不断健全。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引导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成功举办桐城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汇通、微威胶件等2家企业申报2020年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中建材浚鑫与中建材新能源等2家企业联合申报省级光伏电池组件及封装材料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新动能加速培育。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作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5G基站19个,力争年底建成5G基站182个。持续推进“互联网+制造业”战略。大力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持续推进智能化改造项目,全市6家企业机器人产业发展项目获省支持。组织攀登、微威等企业参加安庆市首期工业经济大讲堂,帮助企业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规律。
(六)落实落细重大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自然村5600户改厕全面施工,完成三个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主体设施建设。开展“五清一改”春夏季战役,清理塘沟1393个、农业生产废弃物786.95吨。新解决1.036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公路危桥加固改造民生工程全面开工,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基本完工,“四好农村路”完工率超70%,两个交通综合服务站建设有序推进,244台公交车安装了安全防护隔离设施。
新型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5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实现管网连接和雨污分流。全市棚户区改造新开工3057套,完成92.88%,基本建成3929套,完成100%。城区路网、三个公园水系治理等项目进展迅速。城区路灯亮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背街小巷亮灯率达100%。鲁谼山水库、大沙河治理等3个项目稳步推进,城南水厂完成收购整合,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工程有序推进。
长三角一体化取得新成效。区域性交通枢纽逐步形成。德上高速桐城段、岳武高速东延桐城段稳步推进,优化调整G237桐城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选线方案,嬉子湖高铁站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工。努力推进“飞地经济”改革试点,与南京江北新区智能产业园签订园区合作框架协议,积极推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合作共建。绿福、金河湾等2家农业产业化企业入围全省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七)全面推进市场化改革,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
“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建立重大项目审批代办帮办机制,现已代办帮办事项达36件;推进重点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并联审批”;全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审批纳入“安庆市工改平台”;经开区列入全省开发区跨区托管一区多园试点,启动智慧园区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各项改革任务。实现农村“三变”改革全覆盖,启动省2020年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试点项目。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继续实施30项民生工程,总投资20.1亿元,现已到位13.1亿元,拨付11.15亿元。落实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社会团体以及民办非企业等免征或减半征收养老、失业、工伤费用,1-6月份共减免8546万元。开发青年见习岗位、公益性岗位,举办78场“2+N”招聘活动。1-6月,全市新增就业岗位3484个,登记失业率为3.56%,发放各类就业补贴417.32万元,发放创业贷款3180万元。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孔城中心幼儿园、5个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已全面开工,江淮工业学校创建全省B类中职学校。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开展“智医助理”试点,完善基层HIS系统,实施“两卡制”。市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正式启动;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PCR)生物实验室投入使用,成为第四批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之一。
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运行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受疫情影响经济运行压力有所加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服务业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为困难,企业融资难尚未好转;三是制约新动能成长的因素依然较多,政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二、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主动对接“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合肥都市圈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紧抓项目不放松,确保投资稳增长。加强项目谋划。围绕脱贫攻坚、新型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诸多领域,及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按照“四督四保”、“五项机制”的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发挥效益。围绕打造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两大首位产业集群,着力提升包装印刷、汽车零部件、羽绒家纺等7个优势产业链水平。
(二)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衍生,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着眼降低制造业成本。重点发展科技研发、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健身等服务供给。加快文学小镇、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进度。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逐步推进5G基站建设,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三)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编制乡村振兴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桐城水禽羽绒产业园、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新希望生态一体化产业园等。开展独具桐城特色的富锌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强化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高质量完成今年5600户的改厕任务,继续推进2019年度26个和2020年22个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开展6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和4个重点示范村建设。
(四)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增添发展动能。
坚持以改革增优势、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纵深推进《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0年工作要点》明确的八大方面81项改革任务。深化产业“链长制”,开展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等改革。
(五)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我市未脱贫223户668人,贫困发生率为0.1%,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完成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推进大气、水污染防治,深入开展“五控”行动。集中力量攻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分步推进菜子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推动农村黑臭水体和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严控政府债务,开展隐形债务清理甄别,锁定债务规模,确保各领域风险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
(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继续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创业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年底前实现城乡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全力保障教育经费需求,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文化体育建设,促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加快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及体育场、望溪高级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训基地等项目建设进度,完善中医院和基层卫生院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
(七)高标准严要求,全力加快灾后重建工作。
全面摸清汛灾损失,将恢复农业生产摆在第一位,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及时抢修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市防汛体系、增强抗洪能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认真做好防疫防病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以规划引领“十四五”发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单位省经济研究院专家组两次赴我市开展调研,收集了部分单位“十四五”期间发展思路、重大项目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及规划纲要初稿将于8月份出笼,下一步,我们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力争我市的“十四五”规划更具前瞻性、可操作性,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关于桐城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初审意见(摘要)
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
 
根据《监督法》等规定,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桐城市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审查,现将初审意见报告如下:
今年来,全市上下围绕“552”工作部署,着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市经济运行稳步复苏。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受疫情影响经济运行压力有所加大,投资增长后劲不足,服务业增长难度加大;二是实体经济发展仍较为困难,企业融资难尚未好转;三是制约新动能成长的因素依然较多,政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四是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领域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十分重要。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坚定信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充分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努力在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孕新机。市政府要顺应形势变化、把握发展规律,对照目标找差距,再添措施抓落实,加强对当前及下半年经济形势的研判,坚持分类指导,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全面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一是着力推动项目建设。从谋划项目、推动项目和加快建设进度等各个环节发力,抓好项目建设工作。落实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协调解决新建项目开工不足、在建项目进展缓慢等难题,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发挥效益。二是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我市经济增长新引擎。三是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等改革,为我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积极融入合肥都市圈,推进省级创新型县(市)建设,紧紧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工作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企业智能化改造。五是抢补短板力促发展。要积极对接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出台的一揽子支持政策,紧扣乡村振兴战略,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项目建设,补齐短板,力促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突出保障改善民生。要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保证精准脱贫力度不减,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要持续深化城乡改革创新,提速实事工程、重点工程、民生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四、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以规划引领发展。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认真分析研判“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为更好谋划“十四五”规划奠定基础。同时,要立足实际,理清发展思路,科学制定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做好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负责、亲自审核把关,及时了解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规划工作抓牢抓好,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历史定位和时代特征,围绕国家省市发展战略,确保“十四五”规划更具延续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关于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摘要)
市民政局副局长  谢  铖
(2020年9月28日)
 
2014年6月,根据安庆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市全面启动殡葬改革。2018年,根据民政部等部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违规建设殡葬设施问题排查整治和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工作,推动建立殡葬管理长效机制,有力推进了殡葬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全市殡葬事业健康发展。六年来,从山火经常有,到连年零事故;从有人因为丧事负债返贫,到基本零花费;从偷偷摸摸抬棺上山,到全部火葬入公墓,实现了遗体火化率、骨灰入墓率和惠民殡葬覆盖率三个100%的目标。殡葬改革给桐城经济社会、思想道德、生态文明带来的变化实实在在,有目共睹。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成效
(一)坚持高位推动,形成殡改工作合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2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各镇、街道相应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和执法工作队,各村(社区)成立治丧工作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围绕《桐城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制定出台深化殡葬改革、殡葬管理责任追究、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公墓建设、殡葬改革工作考核等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方案,为做好殡葬综合改革打下了坚实基础。镇、村坚持人员死亡零报告制度,每天通过殡改工作QQ群上报当日死亡信息,确保一例不漏。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为巩固殡葬改革成果,2018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媒体曝光集中、投诉举报久拖不决的问题,一经查实,立即交由林业、国土、文化、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联合督办整改。今年以来,按照民政部统一部署,集中力量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以民政、自然资源、公安、林业等14个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桐城市违规建设殡葬设施问题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摸排的通知》,及时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各镇、街道高度重视,也相应的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责任落实、分工协同、齐抓共管的原则,不讲条件、不打折扣、不搞变通,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以“三沿六区”为重点的专项摸排工作。认真做好舆论引导,争取群众支持理解,为专项摸排和殡葬改革工作营造健康舆论氛围。市民政局设立举报电话,加大社会监督力度,严堵乱埋乱葬漏洞。市民政局、驻政府办公室纪检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督查组,深入镇、村进行了督查。通过严格自查、交叉检查、专项督查、层层核查,全市没有发现一处违规建设殡葬设施、“住宅式”墓地,充分彰显了殡葬改革五年来的工作成效。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六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殡葬改革资金2.38亿元,其中棺木处置费4000多万元,公益性公墓建设费11635万元,惠民费用7200多万元,殡葬改革启动资金1000多万元,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开局有力、展局有序、常态化运行。
(二)坚持公益为主,强化殡葬设施建设
一是科学选址建公墓。我市各公益性公墓选址以荒山瘠地为主,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统一规划、节约土地的原则组织建设。选址前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民俗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现已建成市级公益性公墓1个,镇级公益性公墓10个。市级八台山公墓占地198亩,坐落在范岗镇高黄村境内,设秋枫园和冬青园两块园区,建成墓穴9048个,已安葬8000多个。各镇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均不超过50亩,现已建成墓穴32968个,安葬22000多个。
二是统一配置保公平。为保证公共资源合理公平配置,所有公益性公墓均实行统一档次、统一价格,采取分批放号、摸号入葬的选墓方式。单墓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全部采用卧碑或小碑,墓区绿化率达到75%,呈现墓园景观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人文化、功能完善化的整体风貌。
三是升级改造强保障。先后投入500万元,为市殡仪馆增购殡葬专用车8辆、火化炉2台。装设空气净化系统,保持殡仪馆区域空气清洁,周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市殡葬管理所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建成运行殡葬管理服务系统,配备移动服务终端,实现服务环节无缝衔接。
(三)坚持惠民便民,完善殡葬公共服务
一是提供免费殡葬服务。制定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实施办法》,财政每年支出600万余元,免费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四项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遗体接运、三天内暂存、火化、一年内骨灰寄存)。对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骨灰盒。
二是给予相应奖励。对自愿火化并入葬公墓的,核发奖励1500元。对选择骨灰水葬和在公墓区域内节地葬的,分别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
三是建立村(居)干部跟踪服务制度。逝者从死亡、接运、火化到骨灰寄存或入葬公墓,村(居)干部都全程陪同,跟踪服务,既为丧属办理殡葬服务相关手续提供了帮助,又有效防范丧葬活动中封建迷信、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现象发生。
四是加强殡葬行风建设。殡葬改革启动初期,有些人对火葬不理解不接受,往往把怨气撒在殡葬一线职工身上,殡葬管理所专门设立“委屈奖”,要求职工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规范服务的温度融化陈旧观念的坚冰。在日常管理中,严禁职工以任何借口向丧户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严格实行“一包烟、一瓶酒”下岗制。
(四)坚持宣传引导,树立文明殡葬新风
一是着力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殡葬改革、丧事简办作为民生实事来抓,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土地复垦、集中居住区建设等项工作中,一体部署,统筹推进。将文明、节约、绿色办丧写入村规民约,通过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老年人协会等,进行广泛宣传和监督。对殡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通过各种形式予以宣传表彰;对违规土葬、大办丧事的,一律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二是着力推行生态绿色殡葬。在八台山公墓设立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等生态安葬纪念区。2019年又投入30万元,建设桐城市绿色安葬示范区。目前已有46位逝者亲属选择树葬、草坪葬、江葬等节地葬法,让亲人的骨灰回归自然。三是着力弘扬文明祭祀风尚。在清明、冬至等祭祀高峰期,通过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鲜花换纸钱等活动,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2019年清明节期间,在八台山公墓举行“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暨桐城市第一届“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现场免费兑换鲜花3000枝,发放文明祭扫倡仪书1000份。2020年清明期间受疫情影响,八台山公墓开通了网上祭扫平台,共接受2000余人进行网上祭扫。
二、存在问题
(一)公益性公墓管理方面
1、部分镇公益性公墓存在经营权和管理权不清,从2014年至今一直由施工方在经营管理。
2、部分镇公益性公墓存在延伸服务项目,给老百姓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如有的公墓存在选号费、留号费、加急费和墓碑搬运费等。各镇对非辖区内居民死亡后入葬本镇公墓的,墓穴费用收费标准不统一。
3、根据《关于安庆市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指导意见》(宜政办秘〔2015〕73号)文件要求,公益性公墓绿化覆盖率不低于75%或绿地面积不低于40%;树(花、草等)葬等节地式墓穴不少于30%。双港镇和青草镇公墓绿化率较底,大部分镇公墓没有设置树(花、草坪)葬等节地葬区域。
(二)移风易俗方面
1、道士、地匠等人员在公墓内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为丧户看风水等,严重扰乱公墓正常摇号或按序安葬的管理制度。
2、受千年丧葬陋习的影响,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民间盛行,如送葬时沿途抛撒纸线和给去世人员烧“灵屋”等现象比较突出。
3、《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殡葬活动中限禁电火炮的通告》(桐政发〔2017〕21号)明确规定,禁止在各类车辆上违规安装电子炮,在城镇主干道、居民区、学校、医院、殡仪馆、公墓和指定区域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和鸣放电子炮。但在送葬途中鸣放电子炮现象仍然存在。存在安全隐患和扰民现象,老百姓反映强烈。
三、相关建议
1、根据《桐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各镇公墓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管理,要坚持公益原则,强化公益性质;要由专人负责安葬后续日常管理,注重环境绿化和美化,引导文明低碳祭扫,保持墓区整洁肃穆。
2、由物价部门对各镇公墓延伸服务收费项目按微利原则核定,上缴到指定帐户,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公墓建设、维护和管理。
3、各镇公墓应在醒目位置和收费场所设立价格公示牌,公开收费项目价格和价格投诉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4、不是本区域内人员去世后安葬公墓的墓穴费用由物价部门统一定价。
5、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道士、地匠等人员由镇街和当地公安派出机构进行教育,宣传殡改政策并通告歇业,不听劝诫者依法惩处。
6、根据《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在殡葬活动中限禁电火炮的通告》和《桐城市烟花爆竹禁限放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由市政府牵头,民政、公安、安监、交通运输、市场监管、城管执法部门联合执法,依法查处。
7、加强宣传引导,通过自媒体新媒体等平台,深入宣传殡葬法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传递文明理念,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
 
 
 
 
 
 
关于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
(2020年9月28日)
 
为深入了解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促进殡葬改革事业健康文明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殡葬改革工作基本情况
自2014年6月启动殡葬改革工作以来,根据《桐城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市政府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惠民为目标,切实健全政策措施、依法依规实施、文明高效服务,殡葬改革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扎实开展改革工作。市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领导为副组长,25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道)相应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和执法工作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了深化殡葬改革、殡葬管理责任追究、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公墓建设、殡葬改革工作考核等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方案,确保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加大财政财力保障,六年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殡葬改革资金2.38亿元,确保殡葬改革工作顺利运行。
(二)突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市政府始终把殡葬改革、丧事简办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土地复垦、集中居住区建设等项工作中。在八台山等公墓设立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等生态安葬纪念区。2019年投入30万元,建设桐城市绿色安葬示范区。目前已有46位逝者亲属选择树葬、草坪葬、江葬等节地葬法。在清明、冬至等祭祀高峰期,通过发放文明祭扫倡议书、鲜花换纸钱等活动,倡导文明、绿色、环保的祭祀新风。2019年清明节期间,在八台山公墓举行“文明祭扫,平安清明”暨桐城市第一届“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活动,现场免费兑换鲜花3000枝,发放文明祭扫倡仪书1000份。2020年清明期间受疫情影响,八台山公墓开通了网上祭扫平台,共接受2000余人进行网上祭扫。
(三)坚持公益为主,强化殡葬设施建设。目前,现已建成市级公益性公墓1个,镇级公益性公墓10个。市级八台山公墓占地198亩,坐落在范岗镇高黄村境内,设秋枫园和冬青园两块园区,建成墓穴9048个,已安葬8000多个。各镇公益性公墓占地面积均不超过50亩,现已建成墓穴32968个,安葬22000多个。为保证公共资源合理公平配置,公益性公墓均实行统一档次、统一标准,采取分批放号、摸号入葬的选墓方式。单墓占地不超过0.5平方米,全部采用卧碑或小碑,墓区绿化率达到75%。先后投入500万元,为市殡仪馆增购殡葬专用车8辆、火化炉2台、装设空气净化系统,依托互联网平台建成运行殡葬管理服务系统。
(四)坚持惠民政策,完善殡葬公共服务。市政府制定落实《殡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工程实施办法》,财政每年支出600万余元,免费为全市城乡居民提供四项殡葬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对特困供养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骨灰盒。对自愿火化并入葬公墓的,核发奖励1500元。对选择骨灰水葬和在公墓区域内节地葬的,分别给予500-1000元的奖励。建立村(居)干部跟踪服务制度,逝者从死亡、接运、火化到骨灰寄存或入葬公墓,村(居)干部都全程跟踪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长期形成的民间丧葬陋习难改。一是受千年丧葬陋习的影响,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有所反弹,如送葬时沿途抛撒纸线和给逝者烧“灵屋”等现象比较突出;二是不少群众信仰“风水地气”、“命理学说”,以致道师、地匠活动猖獗,对殡改工作干扰大,对丧户造成的损失大;三是在送葬途中鸣放电子炮、高音喇叭现象仍然存在,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严重扰民。
(二)公墓管理体制亟待理顺。一是大关、吕亭、嬉子湖、双港、新渡、金神等6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存在经营权和管理权不清,从2014年开发商带资建设,至今一直由施工方在经营管理;二是镇级公益性公墓存在延伸服务项目收费,给老百姓带来近2000元的额外经济墓负担。有的公墓存在选号费、留号费、加急费和墓碑搬运费等违规行为,各镇对非辖区内居民死亡后入葬本镇公墓的,墓穴费用收费标准也不统一;三是吕亭、双港、新渡、嬉子湖等4个镇级公益性公墓未按《价格法》规定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属于市场调节价的价格和收费;属于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管理的价格和收费,未履行有关价格审批手续,擅自收费。
(三)丧葬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亟需重视。一是修建公益性公墓,虽然占地比土葬要少,但是水泥硬化的公墓对植被破坏严重,据测算每年全市用于殡葬土地约20亩,对于极其有限的土地资源来说,仍是一笔土地资源的很大浪费;二是祭祀用品市场多是塑料制品,污染环境,破坏土壤。三是生态殡葬奖励覆盖范围不广,我市出台的奖励政策仅仅对实行火化并进入公墓安葬的行为明确了补助标准,对树葬、花葬、草坪葬、抛撒等行为没有明确具体的补助标准,镇公墓没有设置树(花、草坪)葬等节地葬区域。
(四)基础服务设施投入不足、相关政策保障不到位。一是公墓用地手续不齐全,未及时完善土地、林业等方面的审批程序;二是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仅靠镇级财力投入难度较大,导致资金尚有较大缺口,建设进度缓慢。
(五)工作联动机制不畅。殡葬改革工作涉及民政、林业、自然资源和规划、公安、交通、应急、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对自身肩负的职能职责和政策法规认识程度不高,没有积极主动履行自身肩负的工作职责,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部门之间缺乏工作合力,日常工作靠民政部门单打独斗现象较为明显。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领导,推进殡改工作持续发展。一是建立“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殡葬改革新格局,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民政局要加强检查、指导公益性公墓管理工作,出台统一的殡葬改革工作具体实施细则,指导和规范全市殡葬改革工作;二是提高认识,把公益性公墓建设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按照统筹协调、节约用地、集中发展、注重保护、合理开发的有关要求,对公益性公墓建设进行专项研究。 
(二)强化宣传,大力倡导文明殡葬。一是各镇(街道)、市直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殡葬法规政策,普及科学知识,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革除陋俗,树立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生态环保的殡葬新风尚;二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倡导社区公祭、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使依法殡葬、文明办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文明良俗蔚然成风。
(三)完善制度,规范公益性公墓建设和管理。一是切实抓好统筹规划。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市政府在编制“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殡改工作。国土部门要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国土空间管理规划,尽快启动公益性公墓预留区的相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土地征用和林地报批等有关前期工作,使公墓建设逐步走上依法、有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二是完善公墓管理制度。市政府要统一制定公益性公墓的管理措施、运行制度、收费标准,做到全市一盘棋;三是在公益公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予以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尽快启动骨灰堂建设,拓宽文明殡葬的形式;四是完善激励机制,扩大生态安葬奖补范围。把骨灰进行树葬、花葬、草坪葬、抛撒水葬等行为,纳入奖补范围,并加大奖补力度,探索深埋不留坟头这种保护土地的有效殡葬方式,以鼓励引导群众根据自身实际和逝者遗愿选择相应的文明殡葬方式;五是进一步完善公墓收费政策,坚持公益性公墓的公益属性,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收费,禁止转为经营性公墓,并完善公墓年检工作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认真组织开展公墓年检工作。
(四)齐抓共管,形成社会合力。一是建立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民政、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与配合,并通过严格执法,逐步规范和引导群众在殡葬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办理丧事活动。二是加强殡葬管理队伍建设。市民政局要增加具有资质的殡葬管理人员,各镇(街道)要配备基层殡葬管理人员,各村(社区)要配有信息员,形成“三位一体”的信息网络。三是加大殡葬执法力度。执法人员要加强对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学习,依法依规做好殡葬执法工作,加大对丧葬服务行业管理执法力度,注重对殡葬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规范公墓经营行为,整治丧葬品市场,严肃查处鸣放电子炮和高音喇叭等违法行为。同时,督促相关部门科学合理制定遗体接送、暂存、火化、经营性公墓以及公益性公墓收费价格,加强殡葬价格监管,从严查处违规收费和乱收费行为,减轻老百姓丧葬负担。
殡葬改革是一项重要改革,更是一项重要的的民生工程,我们要按照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减轻群众负担、倡导移风易俗的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关于全市商标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摘要)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唐   锋
(2020年9月28日)
 
商标作为重要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企业和一个地区开放开发程度、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桐城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着力打造产业名城,积极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我市商标品牌建设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商标申请量达10272件,商标注册总数达9353件,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330.1%和268.1%,在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该项指标位列全省县级第4名。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7件,安徽省著名商标61件,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7家,安庆市知名商标69件,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40余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件数多年位居全省县级第一。
二、我市推进商标品牌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扶持,推进商标品牌战略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品牌建设,按照“质量强市”和“品牌兴市”目标,相继制定出台了《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桐城市十三五商标战略规划》《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桐城市扶持产业发展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扶持政策,同时将品牌建设作为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评,强力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还制定了桐城市扶持产业发展“1+3+8”政策体系,对“推进商标品牌质量战略”作出明确规定:新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认定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新获得安徽省名牌产品认定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同时对提升技术标准水平、相关管理体系认证等都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实施分类培育,助推企业品牌发展
积极引导首位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品牌综合竞争力,致力打造 “桐城品牌”。按照“培育一批、扶持一批、推荐一批、巩固一批”的原则,实现企业商标品牌梯队推进。完善相关产业、环境、科技、金融、财税、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推动商标品牌建设。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帮助指导企业申报品牌,市财政划拨专项资金,多次邀请专家现场培训指导,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运用地理商标,积极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把发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从宣传引导、策划指导、执法维权等方面入手,推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培育和使用,地标品牌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已成功注册“桐城水芹”“桐城小花”“天庄大米”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收益农户达19520户,2019年为农户增收4000万元,每户约增收2500元。目前新申报的“桐城桔梗”“龙眠山茶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初审。
(四)突出商标运用,助力企业融资
我市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商标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拓宽企业融资新路径,引导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利用商标专用权进行质押获取贷款,把商标无形资产变成“真金白银”,有效纾解企业无实物抵押融资难题。近年来,共帮扶企业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40件,农发行、农商行等银行共给企业贷款18亿元。
(五)强化基地内功,实现产业集群效应
商标战略的有力实施,对我市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在“鸿润”“霞珍”“盛运”“百世佳”等一批商标骨干企业品牌效应带动下,桐城羽绒家纺、输送机械、刷制品行业、制盖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各自完整的产业链。我市依托专业商标发展优势,先后积极争创了安徽省羽绒家纺行业、安徽省输送机械行业、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刷制品行业和安徽省制盖业(桐城大关)4个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四个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019年营业收入167亿,比上年增长8%,吸纳就业人员10余万人。
(六)打击违法行为,加大商标维权力度
加强政企联手,积极开展商标侵权专项执法和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认真落实省委巡视组整改要求,加强关于含有“六尺巷”企业名称字号、商标保护使用监管工作。“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61件,罚款225万元。公检法机关侦办了一批商标侵权假冒案件,有力打击了侵权假冒行为,保护了商标权益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我市商标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观念认识有待深化。少数企业商标意识和争创品牌意识不强,对品牌的价值认识不足,认为只要产品有销路就行,缺乏申请商标和争创品牌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品牌结构有待优化。制刷、口罩、塑料制品等集聚产业驰名商标欠缺,培育力度有待加强。
三是部门联动有待强化。服务尚有欠缺,在部门联动和发展商标中介服务机构上还有待补齐短板。
四、我市商标品牌建设的努力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以市人大专题调研为契机,围绕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成绩。
一要加大商标品牌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商标法》的学习宣贯,组织企业进行商标品牌建设的专业知识培训,运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等方式对我市品牌企业产品集中进行展示和推介,发挥品牌建设的示范效应。
二要加大商标品牌培育力度。进一步夯实商标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重点扶持、培育口罩、制刷、塑料制品、大关蛋鸭等传统产业商标品牌,助推转型升级。指导和支持有特色的产业集群,通过行业协会申报注册地理标志商标、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
三要加大商标品牌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两法”衔接,加强全市打击侵权假冒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运用,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要加大商标品牌对标力度。坚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思路,复制自贸区政策,制定好“十四五”商标战略发展规划,出台更加有利于商标注册、保护、运用的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商标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 “一站式”综合服务。
五要加大商标品牌“出国”力度。树立商标国际注册意识,加大商标国际注册宣传力度,加强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机遇,鼓励优势产业和品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努力扩大我市商标品牌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关于我市商标品牌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摘要)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
(2020年9月28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深入了解我市商标品牌建设情况,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打造产业名城,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近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队赴部分企业实地考察商标品牌发展情况,并与相关企业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商标品牌建设情况及做法
自“十一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创牌、树牌,促进了企业做强做大做优。截止2020年上半年,我市有效商标注册量9353件,位列全省县级第四名,拥有驰名商标17件,原安徽省著名商标61件,原安庆市知名商标69件,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40余件,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7家,品牌创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做法:
(一)政府积极支持引导。我市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把“质量兴市”和“品牌兴市”提到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的高度,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制定了《桐城市企业名牌战略规划》、《桐城市十三五商标战略规划》,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实施。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开展商标注册和商标品牌创建等培训讲座、结合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强企”意识,积极引导企业不断完善商标注册、运用、管理与保护体系。
(二)基地建设作用突出。商标品牌,对地方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市一批商标骨干企业影响下,桐城的羽绒家纺、输送机械、刷制品行业、制盖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一个个完整的产业链,并争创了安徽省羽绒家纺行业、安徽省输送机械行业、安徽省桐城市(范岗镇)刷制品行业和安徽省制盖业(桐城大关)四个专业商标品牌基地,基地现拥有商标954件,驰名商标8件。通过基地建设,不仅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趋势,更有效提升了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成员企业的商标注册、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激发企业实施商标战略、开展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商标运用成效明显。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在品牌利用上,我市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商标的品牌价值和无形资产,在全省率先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积极开辟企业融资贷款的新路径,引导支持驰名著名商标企业利用商标专用权进行质押获取贷款,把商标无形资产变成真金白银,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近十年来,共有31家企业办理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42件,助企融资18.4亿元。部分市场主体对商标品牌价值及其附加值认识明显提高,商标品牌运用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
(四)商标监管力度加大。我市积极开展反商标侵权假冒专项执法和专案行动、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加强网络交易中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查处,并建立商标侵权假冒案件登记台账制度。“十三五”期间,共查处商标侵权假冒案件161件,罚款225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对商标的保护。
二、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市商标品牌建设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但是对比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仍存在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企业自身创牌、树牌意识有待加强。近年来,尽管企业的商标意识、创牌意识有所提高,但总体来说,企业的创牌意识还不是很强,许多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商标品牌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一些企业重生产、不重商标,对争创名牌优质产品不主动,质量意识不强,产品宣传力度不够。虽然全市拥有驰名商标17件,在全省处于领先位次,但是相比其它经济发达的县市,商标数量比例仍较偏低。况且很多商标都是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才注册的,有的即使注册了商标,也没有很地好宣传、运用、保护商标,发挥好企业商标的品牌效应。
(二)商标品牌数量、质量需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市场主体54500户,拥有注册商标9353件,每万户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1716件,与其他发达县(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商标注册数量整体仍较偏低。目前,我市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事制造加工和配套生产,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不强,导致商标品牌质量不高。此外,国际商标品牌欠缺,产品“走出去”的压力很大。
(三)品牌创建指导、专业服务比较缺乏。政府在引导企业开展商标宣传和推介方面办法不够多,还存在用老方法服务引导企业创牌的情况。面对我市5.4万多户市场主体,在服务和指导品牌创建上仅靠市场管理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目前,我市仅有一家商标代理服务机构,且服务能力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尤其在服务注册国家商标时更是力不从心。
(四)商标品牌结构、产业发展有待优化。全市注册商标9353件,其中农业和农产品2200件,服务业1520件,制造加工行业5633件,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农业和农产品比重仍需提高,且制造业注册类别覆盖面窄,主要集中在羽绒家纺、输送机械、制刷品和制盖等行业。围绕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品牌创建做得还不够,导致品牌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优。
三、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商标品牌建设不仅是企业的任务,更是政府推动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必须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必须立足当前品牌发展现状,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引导力度,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成立商标品牌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和调整商标战略规划以及年度实施方案,统筹谋划商标品牌建设工作。在帮助企业培育品牌的同时,更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一批企业创立名牌,加大力度帮助企业申报驰名商标,有关部门要全程指导企业创建品牌工作。政府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完善本地支持政策,落实创建扶持政策上下功夫,为企业创牌增添内生动力、创造外部条件。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商标品牌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品牌培育提供支撑。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知识产权部门,也可以先设立专职的知识产权岗位,可以委托中介机构,负责商标品牌和专利的管理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商标品牌意识。商标是企业的品牌,品牌是企业的形象和无形资产,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要通过培训等多途径帮助企业提高创牌意识,变“要我创”为“我要创”,练好企业内功;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强商标工作的意义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体系,增强全社会商标意识;对获得驰名商标等名牌企业要广泛宣传、重点推介;要积极搭建桐城商标品牌宣传展示平台,推进桐城商标品牌商品进商场、进超市、进旅游景区、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进高铁站等,实施“互联网+商标品牌”行动计划,努力实现全市电商特别是农村电商及网上销售产品尤其是农产品全覆盖。
(三)加大培育力度,不断优化品牌结构。进一步夯实商标品牌建设的产业基础,重点扶持、培育本土企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新兴产业集群“领头羊”,产生更多的本土商标品牌。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围绕“三品一标”,发挥我市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的优势,及时注册更多商标。大力培育服务业品牌,提升传统服务业品牌建设,优先发展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广告宣传等生产性服务业品牌,重点发展旅游、现代商贸、中介、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品牌。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商标品牌。
(四)加大运用力度,提升商标带动效应。指导企业将商标宣传贯穿于生产、销售、服务、招商、投资、融资“走出去”等全过程,实施以商标为中心的品牌推介策略,扩大品牌影响。鼓励进出口企业到出口国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扩大我市优势品牌知名度。支持和鼓励企业采取商标许可、转让、商标作价入股、商标质押融资、商标品牌经营等多种形式有效运用商标。同时,注重发挥商标品牌联动效应,采取引导、扶持、保护、服务等措施,推进驰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利用驰名商标企业的品牌、资金、技术和市场优势,支持帮助相关中小企业集群配套发展。继续推进商标品牌基地建设,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深化商标品牌创建,拓展引领、带动我市品牌体系建设,提升我市城市形象。
(五)加强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品牌声誉。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和查处商标侵权假冒行为;要坚持打护并举,多管齐下,花大力气做好护牌维权工作,切实开展好注册商标专用权整治活动;要指导、帮助企业积极应对海外商标纠纷,积极引导产品出口企业到海关及时办理商标知识产权保护备案。
(六)加强服务力度,探索引入代理机构。大力发展商标中介服务机构或积极引进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型商标品牌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商标注册申请、续展,商标转让、变更,商标设计、查询、咨询,品牌运营策划、推广宣传等全方位的“一站式”综合服务。要高度重视商标品牌中介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商标代理组织行为。探索建立商标品牌中介服务体系,加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商标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发挥中介机构在商标注册、培育、保护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要闻专递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7次主任会议
7月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7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议题的汇报,讨论确定了履职考核人选,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参加会议。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召开
7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通报(《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实情况的报告,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脱贫攻坚、“四好”农村路建设)落实情况的汇报,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决算和审计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桐城市2020年财政预算收支的报告,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会议还审议了人事任免事项。
在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通报(《道路交通安全法》)落实情况的报告后,王志义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广泛听取民意,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桐全面贯彻实施。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财政预决算和审计报告后,王志义指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科学估判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作为,着力抓好有效投入和项目建设;要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投资政策,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加大企业帮扶力度,通过筑巢引凤,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要发挥财政资金的兜底和杠杆作用,探索以政府支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和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切实简化审批环节,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桐城市2020年财政预算收支的报告后,王志义要求:有关各方要紧盯目标,加强调度,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抓手,强化项目招引;要聚焦民生重点,切实抓好教育、医疗、养老、公共文化服务等社会事业;要聚焦问题整改,打好脱贫攻坚和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金神镇、嬉子湖镇人大负责人,4名市人大代表列席会议。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在审议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在审议相关人事议题时应邀列席会议。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8次主任会议
8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8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张文芳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关于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议程安排情况的报告。会议决定:9月24日召开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会议听取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消防法执法检查落实情况的报告、市人民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讨论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案办理工作规程(草案)》。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市公安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城管局、应急管理局、消防救援大队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9次主任会议
9月24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9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张文芳参加会议。
会议了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的报告。讨论了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审议的人事任免事项。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各工作机构负责人,驻会专职常委、市政府办、法院、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商务局、文旅体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列席会议。
 
●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召开
9月28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29次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副市长桂稳成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关于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财政预决算、计划执行)落实情况的报告》。会议指出:近两个月来,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六保”总要求,围绕市委“552”工作部署,对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提出的意见要求,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奋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有效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在短期内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会议希望市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方法,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民政局副局长谢铖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殡葬改革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会议决定:通过这个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成效明显。会议要求:有关各方要持续有力推动殡葬改革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切实将这项惠民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锋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关于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名城建设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根据测评结果,会议决定:通过这个报告。会议认为:近年来,我市商标品牌创建工作成效显著。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认真围绕“注册商标增量、商标品牌升级、商标品牌有效运用、商标品牌法律保护有力以及商标品牌建设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五个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我市商标品牌建设取得更好成绩。
会议还审议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任免案办理工作规程(草案)》。
市人民政府、市监察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政府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相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会议,孔城镇、吕亭镇人大主席及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会议。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在审议相关议题时列席会议。会议还邀请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在审议相关人事议题时列席会议。
 
 
 
 
 
 
 
 
 
 
 
 
工作动态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法院执行工作
 
7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队到市人民法院专题调研执行工作。
调研组先到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召开座谈会,听取市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相关情况介绍,与会人员就如何破解“执行难”提出了意见、建议。
座谈时,张敏丽对法院执行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她指出: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执行工作主体责任,明确管理目标和重点,并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的投入;要提升工作质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群众满意度;要完善执行联动机制,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支持,从市场准入、金融监管、刑事追诉等方面汇聚力量,形成执行工作的合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总结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先进事迹,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随后,调研组还到银桥担保公司、攀登集团等地,了解市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开展情况,并听取意见建议。
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市人大代表参加调研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我市检察监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专题调研
 
7月2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对我市检察监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会上,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欧阳水根作相关情况汇报,与会人员结合各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和业务需求作交流发言,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张敏丽在座谈时指出: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要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凝聚共识。她强调:检察机关要和各行政执法机关通力协作配合,推进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帮助提升执法水平、规范执法行为;要结合实际,整合现有资源,加快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共享水平;要创新方式方法,围绕服务“三大攻坚战”、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民生工程、基层治理等方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部分法制委员会委员、部分监察和司法工委委员,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上述活动。
 
人大财经委专题调研2020年上半年财政相关工作
7月23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带领下赴发改委召开调研座谈会,分别就市政府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财政决算及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会上,市发改委、财政局、审计局主要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工作汇报,市人大财经委委员就报告内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委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何智指出,今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市政府及各部门克服重重困难,聚焦“六稳”“六保”,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基本符合预期。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深入挖掘收入潜力,实施预算绩效管理,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审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认真开展审计监督,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何智要求,市发改委、财政局和审计局要认真研究调研组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有关报告,按要求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殡葬改革工作专题调研
 
8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赴民政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关、范岗、青草镇开展殡葬改革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大关镇公墓、八台山公墓建设管理情况和樟枫村移风易俗宣传情况,并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管理、殡葬服务管理、移风易俗等工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听取代表们意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主任、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委员,市政府办、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关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8月2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专题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调研组先后到市疾控中心、市医院实地了解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察看了市医院核酸检测中心和发热门诊运行情况。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调研组听取了重点单位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予以肯定,点明了我市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来的工作不足:一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二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存在短板,三是基层治理能力存在薄弱环节,四是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张敏丽在座谈时指出: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要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抓好今后的疫情防控工作。她强调:全市上下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筑牢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要补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完善基础设施、防疫资源、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持续改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诊疗流程、改善群众就医体验,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基层防控能力建设;要抓好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加强重点区域排查,加强宣传,利用信息化手段助力涉疫矛盾纠纷调解;要全力推动经济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担当,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
市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委、教科文卫工委、市人大代表联络室负责人,部分镇人大主席,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等参加上述活动。
 
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
 
  8月26日,市人大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会议总结研判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作点评发言。副市长桂稳成出席会议。
与会人员听取了市发改委、科经局、财政局、住建局等14个单位关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汇报和分析。与会的市人大财经委组成人员及财经、预算工委负责人依法履职,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在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和大家的发言后,王志义指出: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努力克服各类不利因素影响,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整体经济工作平稳有序开展。王志义强调:各相关单位要保持清醒认识,严防各类风险,化解潜在矛盾,努力推动全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要加大对上级各项政策落实的督促检查力度,用足用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完善政银企沟通、对接、合作机制,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的支持力度,切实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全市经济止缓、回稳、促增。有关职能部门要定期会商研判,加强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制定应对预案,做到心中有数、措施有效,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名城建设”专题调研
 
9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就“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名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出席工作座谈会。
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市有效商标注册量9353件,拥有驰名商标17件,安徽省著名商标61件,安徽省商标品牌示范企业17家,安庆市知名商标69件,安徽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40余件。座谈会上,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分别汇报了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和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情况。与会人员对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产业名域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何智在座谈时指出:桐城商标品牌建设成绩斐然,有关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品牌意识,加强宣传引导培育,加强品牌保护;要进一步优化品牌结构,品牌创建要多样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要进一步强化部门联动,林业、农业、科经、发改等部门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加强引导,推动品牌争创。
市人大办、发展改革委、科经局、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征文选登
 
养父的粮食情结
养父经历过民国乱世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从小饱尝饥饿折磨之苦,大集体时代他又担任过生产队粮食保管员,掌管过一、两百号人的嘴巴和肚子,因此对粮食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常有不近情理之举。听说他曾经不依不饶,硬是把一个企图多吃多占、搞特殊化的生产队长告下了台,还把两个挖洞潜入粮仓、盗窃粮食未遂的亲属送进了监狱。
改革开放、分田到户后,养父如鱼得水,在村里率先引种杂交水稻,采用科学施肥技术,通过精耕细作,我们家的粮食连年丰产,自给有余。接着他又主动承包了地处偏远山区的一片荒田,扩大水稻种植规模,并利用我们家靠近圩场公路边的优势,自酿自卖开了一间水酒店。尽管生活环境、经济条件大为改善了,但他始终坚持粗茶淡饭,从不大吃大喝,对家里的吃穿用度管制到近乎抠门的地步。
我小时候爱挑食,每次进餐都会落下一桌面的饭粒菜屑,养父总是低着头、伸出嘴,仿佛一台轻便精密的吸尘器,小心翼翼地把渗透着我的鼻涕和口水的混合物一扫而光。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女教师因家访滞留在我们家吃饭,也许是饭菜实在不合她的口味,一碗饭只吃到一半时,她欲言又止地想找个地方倒掉。养父见状,急忙接过来倒在自己的碗里,一边吃一边咂巴着嘴自嘲:“我要的就是这个味道!”
养父木讷寡言,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好编造“浪费粮食要遭雷公打”之类的迷信谎言来吓唬我。其实,那时他就是讲得出,我也不会听,更不会懂。直到我十二岁那年,山上的野猪骤然增多起来,一夜之间把我们家的稻田糟蹋得颗粒无收,养父一个老男人竟绝望得嚎啕大哭,犹如混混沌沌中一声霹雳,真把我给吓坏了,隐隐约约感受到了粮食对于农民的份量。
事后,养父一连数日带着干粮和砍柴刀进山,意外地捉回了一窝刚出生不久的黑毛小野猪。用现成的米糠、酒糟精心饲养了几个月,城里的野味餐馆闻风而至,全部高价收购。养父又用这笔“巨款”买回来一头健壮的大水牛,农忙时除了耕作自己的责任田,租给别人每年还能收获十多担稻谷,如此也算是因猪得牛、因祸得福了。正因有上述种种经历,养父被无聊之人添油加醋,取了两个半褒半贬的绰号——“黑面猪”、“骚牛牯”。
然而好景不长,这头大水牛终究是功不抵过,给我们闯下了一场大祸。那天下午,我听从养父的吩咐上山放牛,由于只顾着采摘野果子吃,没有注意到它溜进了山脚下刘二狗的庄稼地里。正在干活的刘二狗抡起锄头就打,结果把那厮给打疯了,撒开四蹄漫山遍野一阵狂奔,邻居钟三娘的小孩躲闪不及,整个人被牛角尖扠了起来。危急关头,幸亏本族一个堂嫂挺身而出,她“呃哞呃哞”的柔声叫唤着,终于成功地稳住了受到刺激的水牛,把小孩从牛角尖上救了下来。
晚上,刘二狗、钟三娘两家人找上门来闹事,张口“黑面猪”、闭嘴“骚牛牯”的骂不绝口。养父自知理亏,低声下气地答应给予他们适当的赔偿,好不容易才把风波平息。随后,他拿起一块竹片劈头盖脸向我打来,这是记忆中养父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我动粗。我惊恐地连连后退,不料被身后的椅子绊住了脚,重重的一下跌倒在地上。这一跌,后果很严重,我的左手臂立时红肿起来,痛得我呼爹喊娘,遍地打滚。养父见势不妙,赶紧把我背去医院检查,原来是手臂关节骨折了,虽然得到了及时医治,但未能复位到原状。
都说“积谷防饥,养子防老”,养父终日劳碌、一生节俭,含辛茹苦把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弃婴抚养长大,但我并没有尽到“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的孝道责任,反而给他制造了很多麻烦。自此以后,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和肝炎,但他坚持不肯住院医疗。按照有关政策,他本来可以申请五保,入住敬老院,但他也选择了放弃。他说他老不中用了,没有必要为他浪费钱财。就这样,他每天只吃两餐稀饭,服几片止痛药,安祥地在千禧年六月那个火热的父亲节驾鹤西去了,享年76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自己也变成了三个孩子的衣食父母,一天到晚总在为一家人的柴米油盐操心,真切地体会到了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遗憾的是,孩子们跟我小时候一样“饱人不知饿人饥”,浪费粮食相当严重。我不得不学着养父的样子替他们处理残羹剩饭,凭着多少识得几个字,照本宣科向他们大谈“民以食为天”、“粒粒皆辛苦”。我不愿意他们都如上一辈那样辛苦麻木地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垮掉的一代”那样放浪不羁地生活,他们应该有更安全、更可持续发展的生活……          (刘小连)
 
 
 
一份议案催生一座大桥一条路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烟波浩渺的嬉子湖湖面上,矗立着一座现代化的高架大桥,将桐城嬉子湖与安庆宜秀区罗岭镇紧紧相连。大桥长2.24km、宽12m,与大桥相连接的S465为国家二级公路,长33.4km,路面宽10.5m。大桥和S465道路现已初步建成,今年国庆前夕,根据建设规划要求,将会全面竣工通车,是我市人民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的重点工程。
这座大桥及S465公路的开工建设,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无比优越,也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扎根于人民,认真听取人民代表呼声,注重人大代表议案办理的成功实践。知情的各级人大代表都深知,这一大桥及道路的建设,来自于基层人大代表的一份议案,这份议案催生了这座大桥和道路。这份议案的标题是:关于请求上级建设罗湖大桥的建议。
议案的萌芽与产生
2012年初春,桐城市人大会议召开前夕,嬉子湖镇党委书记章劲松召集嬉子湖镇人大主席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在其办公室召开碰头会,会议主题是:市“两会”即将召开,作为镇人大应充分做好参会准备,提前安排好调研,走访镇企业、机关、单位及各村社会知名人士、关注嬉子湖发展的相关能人等,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议要求,以便组织好提交大会的议案,争取交上高质量的议案,不负人民重托,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为认真落实镇党委主要领导的部署,在深入开展调研视察的基础上,镇人大召开由嬉子湖生态旅游公司创始人吴明油以及市人大代表的村书记和部分镇人大代表在市鸿庆楼会议中心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大家意见和建议。记得当天座谈会大家讨论和发言都相当热烈,与会人员精神十分饱满,每位参会人员都围绕自身工作岗位及嬉子湖未来发展的大局,发表了各自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了嬉子湖社会各界重视人大工作,也十分信任人大组织能够发挥作用,能够推动全市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就是这次会议上,我们收集到吴明油老总关于设想建设跨湖大桥的建议。吴总当时叙述设想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建跨湖大桥能缩短桐城至安庆的距离大约30km;二是彻底解决嬉子湖只有一条道路进、还得原路返回的“断头路”问题,促进嬉子湖经济快速发展;三是通过跨湖大桥建设并连成一条路,能将嬉子湖4A风景区相近的九个风景区串联起来,用他的话说就是“一桥连九景”,促进嬉子湖旅游及整个桐城旅游大发展;四是符合上级提出的南融长三角,北融合肥经济圈发展战略。
2012年2月初,桐城市人代会隆重召开,大会期间,我镇的市人大代表多次宣传解释此议案提出的意义及未来价值,经过多方探讨,赢得了代表团与会代表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在议案上签署了属于人大代表称号的神圣名字,这份议案在代表团走完了法定程序后,在大会规定的时间内交到了大会议案收集工作组,完成了这份议案的首度现身,终于进入了桐城市人大机构的神圣殿堂。
议案办理曲折与反复
2012年底,这份议案的承办单位,给嬉子湖人大及相关代表予以答复,当时的答复内容是,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这份议案的办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暂时不能解决,没有明确建设方面的实质性答复。收到这份办理意见,我们一点都不感到意外,甚至觉得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我们深知,跨越1.4km湖面建设一座大桥,那就需要多少资金,配套建设一条等级公路,那就需要更多的资金了,粗略估计没有5亿资金是拿不下来的,而当时我市年财政收入还不到20亿元。代表们的心情是沉重的,大家心里那份激情开始归于平静了,似乎有了泄气的感觉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到了2013年两会召开前夕,嬉子湖人大又再次组织召开了人大议案及建议征集会议,遗憾的是首提建设“罗湖大桥”建议的企业老总吴明油同志意外去世了,但企业里一位副总、市人大代表徐武平同志,又延续倡议这一议案选题,其间我们又进一步分析了这一议案建议的理由,丰富核实了相关数据,并且准备向我市省级人大代表和安庆市人大代表反映这一议案的建议和要求,经多方努力,这份议案得到了我市出席安庆市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的理解和支持,他们表示:一定将这份议案提交安庆市人代会,争取上级的支持并立项,从而促进这一饱含基层呼声期盼的议案得到重视和落实。
议案迎来了曙光
2015年初召开的安庆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桐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等代表提出了“关于尽快修建罗湖大桥”的建议,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对这条建议议案高度重视,经市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研究,将其列为2015年度重点督办的代表议案,由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李晨牵头督办。2015年7月,安庆市人大来桐城市督办议案落实情况,并前往嬉子湖实地察看罗湖大桥选址、走向等情况,在座谈会上,建议案联名代表,安庆市、桐城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宜秀区、嬉子湖负责人为大桥建设提出了很多意见,达成了重要共识。为加快推进建设办理,安庆市人大常委会指出,桐城市要主动牵头,宜秀区要积极配合,两地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共同加快罗湖大桥建设前期工作;市交通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与协调力度,争取市政府将此项目纳入市政府重点工程。至此,这份议案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份来自基层人民的多年期盼和呼声的议案,即将成为一段值得珍惜的历史。
议案的实施
2016年,大桥及道路建设发布公告,公开招投标,大桥建设及S465连接线工程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在工程建设中,桐城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将其列为全市重点工程加以推进,嬉子湖镇人大代表及沿线广大干群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响应支持工程建设。道路红线内的房屋拆迁仅用了半个月左右时间,全面拆除完毕,红线内迁坟及地表评估清障工作也顺利进行。其间,涌现出许多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个人利益、支持全局利益的好典型,施工单位对嬉子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给予了高度肯定。许多群众都说:这是一条关系子孙后代未来发展的路,是一条由我镇人大代表多年提交议案、促成建设的路,更是一条民生路,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全力支持。
罗湖大桥及S465道路建设即将竣工,这座大桥恰似跨越嬉子湖两岸的彩虹,它将满载着嬉子湖两岸人民通向幸福的彼岸。历史在不断证明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植根于人民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为人民谋福祉的根本政治制度。
(张泽超  胡晓贺)
 
 
 
 
 
 
 
 
 
大事记
 6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6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金天柱列席会议。
6月23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
 6月28日上午,市人大党组召开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智,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敏丽、付伟,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周朝元出席会议,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列席会议。??
6月29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预备会议在金瑞古井大酒店举行。市委书记徐雄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
6月29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在金瑞古井大酒店举行。市委书记徐雄主持会议。
6月29日下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市委书记徐雄主持会议。
6月29日下午,桐城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金瑞古井大酒店召开。
6月30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在金瑞古井大酒店举行。市委书记徐雄主持会议。
6月30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四次会议,市委书记徐雄主持会议。
6月30日上午,市十六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选举桐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6月3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义深入龙眠街道凤形村走访慰问刘谋发等老党员并送去节日祝福。
7月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队到市人民法院专题调研执行工作。
7月8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到龙眠街道督导境主庙水库防汛和地质灾害点防范工作,并走访看望了贫困户。
7月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率队到城区创建第一片区督查文明创建工作,检查前期暗访反馈问题的整改成效,并提出指导意见。
7月9日,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调研组来桐开展《安徽省交通运输管理条例》立法调研。省交通厅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陪同调研。
7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率督导组到金神镇、双港镇、孔城镇督查指导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7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义深入新渡镇督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
7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义深入双港镇练潭圩、唐合圩督查指导抗洪抢险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
7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率队到房产局调研《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情况,并到山水龙城、桐城人家、部分无物业小区实地查看我市物业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7月2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对我市检察监督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进行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
7月23日,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员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带领下赴发改委召开调研座谈会,分别就市政府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2019年财政决算及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7月24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7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
7月24日下午,第十一片区片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队赴第十一片区督查文明创建工作。
7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召开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集体学习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领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
7月28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召开。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桂稳成列席会议。
7月30日上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邀请部分市人大代表座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出席座谈会。
7月30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率队到农业农村局为进一步配合做好全国人大常委会、省人大常委会及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法执法检查问卷调查工作开展调研。
7月27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到孔城镇开展“八一”建军节慰问。  
8月4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带队赴住建局调研“关于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第48号重点建议办理情况。 8月1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率队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号代表建议案(关于加强城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开展重点督办,市政府副市长王凯红出席活动。
8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率队到交通局对刘汉兵局长进行履职考核。
8月7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赴市财政局对桐城市第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91和99号重点建议案进行了督办。
8月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赴嬉子湖镇蟠龙村出席市人大代表许幼平和华日集团崔总的物资捐赠仪式。
8月10日上午,市直第一招商团召开招商引资工作推进会。市领导王志义、张敏丽、汪艾东出席会议。
8月1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主持召开交办信访案件的内审会。
8月12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市政府副市长张文芳出席桐城市2020年“江淮普法行”活动启动仪式,并巡视普法活动展板、法律咨询展台。
8月12日上午,十三片区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问题落实整改交办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出席会议。
   8月13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赴大关、范岗、青草镇开展殡葬改革工作调研。
8月19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预算联网监督中心揭牌仪式暨系统试运行业务培训会在市人大机关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副主任何智为预算联网监督中心揭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活动。
8月1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赴文昌街道督查指导安全生产工作。
8月1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率队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42号代表建议案(关于加强城区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进行重点督办,市政府副市长王凯红出席活动。
8月1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副主任陈玉莲会见北京周涵达专家一行。8月2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市政府副市长桂稳成赴金神镇督查指导工作,详细了解金神镇灾后重建、安全生产、脱贫攻坚等工作情况,并作出相关要求。
8月21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率调研组专题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8月21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到十四片区督查指导文明创建工作并召开现场办公会对迎检工作进行再部署。
8月26日,市人大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召开,会议总结研判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下半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作点评发言。副市长桂稳成出席会议。
8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38次主任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陈玉莲、张敏丽、付伟出席会议。副市长张文芳参加会议。
9月2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玉萍率部分在宜的省人大代表,来桐调研“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市长章周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敏丽等陪同调研。
9月8日,安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学军率队来桐,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在桐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市领导王志义、陈玉莲、张文芳陪同检查。
9月9日至9月1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对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5号代表建议案“关于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管理工作”开展重点督办。
9月9日,市人大常委会就“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产业名城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出席工作座谈会。
9月10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赴青草镇督办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5号"关于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议"。
9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调研组先后赴中科集团、汇通零部件、诚友蛋品和百世佳包装等企业实地调研商标品牌发展情况。
9月15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玉莲率队赴卫健委对卫健委主任陶善庆开展履职考核工作。
9月1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志义在北京与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负责人座谈交流,谋划相关合作事宜。
9月23日上午,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长远率考察组一行来我市交流学习人大预算联网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市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负责人陪同考察。
9月29日下午,桐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深入西南棚户区施工现场督查安全生产工作,了解工程进度;随后,赴文昌街道工业园安徽先灵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精创模具有限公司、鸿宇包装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开展“四送一服”活动,并实地督查“两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9月28日,市人大机关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研讨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徐雄在市委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精神,并结合两个方面十个问题开展了专题研讨。
10月12日上午,鲟鱼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胜利召开,经过大会选举,凌晓梅同志全票当选鲟鱼镇人大主席。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到会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
10月1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率队赴教育局对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
10月13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智赴文昌街道碧峰村调研指导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工作。
10月13日,省人大城建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周杰、鲍挺来桐调研引江济淮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付伟陪同。